• guàn
  • zhàn
  • néng
  • zh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uàn zhàn néng zhēng

成语解释:征:征讨。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善于作战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3回:“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,坐下李都监那匹惯战能征雪白马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善于作战

繁体字形:惯战能征

英文翻译:Habitual battle energy

惯战能征的意思

惯:1.习以为常,积久成性;习惯:我劳动惯了,不干活就不舒服。2.纵容(子女等)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:娇生惯养。不能惯着孩子。

战:1.战争;战斗:宣战。停战。持久战。商战。2.进行战争或战斗:战胜。百战百胜。愈战愈勇。3.姓。4.发抖:寒战。打战。胆战心惊。

能:[néng]1.能力;才干:技能。能耐。无能之辈。2.能量的简称。3.有能力的:能人。能手。能者多劳。这几个人就数他能。4.a)“能”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,“会”表示学得某种本领。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“会”,恢复某种能力用“能”:小弟弟会走路了。他病好了,能下床了。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“能”,也可以用“会”:能写会算。达到某种效率,用“能”,不用“会”: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。b)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“能”,白话只用“会”:能诗善画。会英文。会象棋。c)跟“不…不”组成双重否定,“不能不”表示必须,“不会不”表示一定:你不能不来啊!。他不会不来的。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:他不能(会)不答应吧?d)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,用“能(够)”,不用“可(以)”:这雨能下长么?e)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,用“可”,不用“能”:我们是不可战胜的。[nài]1.同“”。2.姓。

征:1.走远路(多指军队):征途。长征。2.征讨:出征。南征北战。3.政府召集人民服务:征兵。应征入伍。4.征收:征税。5.征用:征地。6.征求:征稿。征文。7.证明;证验:文献足征。信而有征。有实物可征。8.表露出来的迹象;现象:征候。象征。特征。“徵”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惯战能征”?简单来说,它形容一个人久经沙场、经验丰富,既能应对复杂局面,又能主动出击取得成果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赵云,多次单骑救主、突破重围,靠的不仅是武艺,更是长期实战积累的判断力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惯战能征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中,这个成语还有意义吗?”当然有!比如一家创业公司的核心团队,若成员经历过行业起伏、处理过危机,遇到新挑战时就能快速找到突破口。这种“打过硬仗”的底气,往往比理论分析更直接有效。

来看个具体例子:某电商平台的技术总监,曾带领团队扛住三次“双十一”流量高峰。当突发服务器故障时,她果断启用备用方案,半小时内恢复服务。事后她说:“预案早就在脑子里,因为类似问题五年前就遇到过。”这种从实战中沉淀的能力,正是“惯战能征”的鲜活体现。

但经验是否可能成为负担?我个人认为,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开放心态。就像老船长熟悉风浪,但遇到新型雷达时也要学习操作。真正的“惯战能征”者,既会调用过去的知识库,也会主动更新方法论。比如疫情期间,许多传统企业经营者快速掌握直播带货,就是把旧经验与新工具结合的典范。

普通人如何培养这种特质?不妨从小事开始练习。例如主持过十场会议的人,自然会更从容应对突发冷场;经历过三次项目汇报的职场新人,逐渐懂得如何突出重点。每一次“实战”都在为未来的“能征”积累资本。记住:能力像肌肉,越用越强壮。

最后想说的是,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,也能解释团队协作的价值。就像足球比赛中,配合默契的老队员一个眼神就能完成战术传递。当新鲜血液加入时,老将的经验便成为传承的纽带。这种代际融合的战斗力,或许才是“惯战能征”更深层的现代意义。

"惯战能征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