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éng
  • zhēng
  • gǎn
  • zh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éng zhēng gǎn zhàn

成语解释:征:征讨。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敢于作战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:“必用能征敢战之将,先以力敌,后用智擒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善于作战

繁体字形:能征敢战

英文翻译:Can fight

能征敢战的意思

能:[néng]1.能力;才干:技能。能耐。无能之辈。2.能量的简称。3.有能力的:能人。能手。能者多劳。这几个人就数他能。4.a)“能”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,“会”表示学得某种本领。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“会”,恢复某种能力用“能”:小弟弟会走路了。他病好了,能下床了。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“能”,也可以用“会”:能写会算。达到某种效率,用“能”,不用“会”: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。b)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“能”,白话只用“会”:能诗善画。会英文。会象棋。c)跟“不…不”组成双重否定,“不能不”表示必须,“不会不”表示一定:你不能不来啊!。他不会不来的。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:他不能(会)不答应吧?d)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,用“能(够)”,不用“可(以)”:这雨能下长么?e)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,用“可”,不用“能”:我们是不可战胜的。[nài]1.同“”。2.姓。

征:1.走远路(多指军队):征途。长征。2.征讨:出征。南征北战。3.政府召集人民服务:征兵。应征入伍。4.征收:征税。5.征用:征地。6.征求:征稿。征文。7.证明;证验:文献足征。信而有征。有实物可征。8.表露出来的迹象;现象:征候。象征。特征。“徵”

敢:1.有勇气;有胆量。例:勇敢。2.表示有勇气、有胆量做某事:敢想敢干。3.表示有根据地推断:我敢说,他这件事准办不成。不敢说有十成把握,八九成是肯定有的。4.副词。莫非;怕是。表示揣测又略带惊讶的语气:敢是他来了。5.谦辞。表示冒昧地请求:敢问。敢请。

战:1.战争;战斗:宣战。停战。持久战。商战。2.进行战争或战斗:战胜。百战百胜。愈战愈勇。3.姓。4.发抖:寒战。打战。胆战心惊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“能征敢战”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战场上的将军,但这个词放到今天,完全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既有实力又有行动力的人。比如公司里总有人既能拿出靠谱方案,又敢在关键会议上主动挑大梁——这种“能打硬仗”的劲儿,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稀缺品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能力够强不就行了?为什么还要强调敢不敢?”举个现实的例子:两个程序员水平相当,遇到系统崩溃时,一个反复检查代码怕背锅,另一个直接撸起袖子抢修——最终解决问题的,往往是后者。这说明光有“能征”的本事,没有“敢战”的魄力,就像宝剑藏在鞘里,再锋利也砍不断绳子。

我观察到职场中有个有趣现象:那些晋升最快的人,往往不是技术最强的,而是善于把能力转化为具体行动的人。上周参加行业交流会,听到某科技公司总监分享团队管理经验:“我们部门有个小伙子,每次项目遇到瓶颈,他不是在工位上埋头苦算,而是直接拉白板召集同事头脑风暴——这种带着解决方案冲锋的劲头,比简历上写多少证书都管用。”

那么如何培养这种特质呢?其实可以从日常小事练起。比如小组作业时主动认领最难的部分,开会时第一个发表观点。刚开始可能会手心冒汗,但就像学骑自行车,蹬出去几次就找到平衡了。重要的是建立“发现问题-快速反应”的肌肉记忆,而不是等到万事俱备才行动。

最近在读《孙子兵法》,发现古人早就参透了这个道理: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,败兵先战而后求胜。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会打仗的人先确保能赢再开打,不会打仗的冲上去再说。这和现代人常说的“战略上藐视,战术上重视”异曲同工——敢战不是蛮干,而是带着清晰的作战地图出击。

看着地铁里刷短视频的年轻人,我常想:这个时代最不缺信息,缺的是把信息转化为行动的勇气。就像登山包里装满顶级装备的人,如果永远站在山脚下徘徊,终究看不到云海之上的风景。能征敢战的真谛,或许就是别等风停,而是学会在风中张开翅膀。

"能征敢战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