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ǒ
  • shāo
  • shē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ě huǒ shāo shēn

成语解释:惹:招引。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。

成语出处:明 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三回:“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,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,生怕惹火烧身,连忙把余琳并冯氏,都送将出来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

繁体字形:惹火燒身

英文翻译:ask for trouble

惹火烧身的意思

惹:1.招引;引起(不好的事情):惹事。惹祸。惹麻烦。2.(言语、行动)触动对方:不要把他惹翻了。这人脾气大,不好惹。3.(人或事物的特点)引起爱憎等的反应:惹人注意。惹人讨厌。一句话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。

火:1.燃烧,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:火力。火烛。火源。火焰。烟火。火中取栗(喻为别人冒险出力,而自己吃亏上当,毫无所获)。2.紧急:火速。十万火急。3.指枪炮弹药等:火药。火炮。4.发怒,怒气:火暴。火性。5.中医指发炎、红肿、烦躁等的病因:肝火。毒火攻心。6.形容红色的:火红。火腿。7.古代军队组织,一火十个人。8.姓。

烧:1.使东西着火:燃烧。烧毁。烧煤取暖。2.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:烧水。烧饭。烧砖。烧炭。盐酸把衣服烧坏了。3.烹调方法,先用油炸,再加汤汁来炒或炖,或先煮熟再用油炸:烧茄子。红烧鲤鱼。烧羊肉。4.烹调方法,就是烤:叉烧。烧鸡。5.发烧:他现在烧得厉害。6.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:烧退了。退烧了。7.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。8.因财富多而忘乎所以:有两个钱就烧得不知怎么好了!
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
成语评论

惹火烧身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主动引火到身上”,比喻因为自己的行为招来了麻烦或危险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说多管闲事会惹火烧身?”答案很简单:当一个人插手与自己无关的事,尤其是涉及他人利益时,很容易被卷入矛盾,就像主动靠近火焰却不小心被烧伤。
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明看到同事在背后议论领导,忍不住插话批评同事“不该乱说话”。结果同事转头就把小明的评价告诉了领导,导致小明被领导误会。这种情况下,小明的“正义感”反而成了“惹火烧身”的导火索。这说明什么?有时候保持适当的边界感,反而是保护自己的智慧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难道见义勇为也算惹火烧身吗?”这里需要区分动机与结果。成语强调的是“主动招惹”,而见义勇为是出于善意。比如在公交车上提醒小偷归还钱包,虽然可能面临风险,但这种“火”值得去“惹”——社会需要这种正向的勇气,这和因鲁莽介入他人纠纷导致的麻烦性质完全不同。

从个人经验看,工作中也常见这类情况。记得刚入职时,我曾主动接手同事未完成的报表,结果因为不了解前因后果,数据错误反而被追责。这让我明白:善意需要匹配能力,否则就像拿着水桶救火却泼错了方向。后来学会先问“这事是否必须由我做”“我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”,反而减少了无谓的困扰。

换个角度思考,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风险预判的重要性。就像古人说的“三思而后行”,做事前考虑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,比如在社交平台随意评论热点事件前,先想想自己的言论会不会引发误解。这不是教人冷漠,而是建议在发声时带上“防火意识”,让善意不被反噬。

最后想说的是,成语的价值在于启发而非束缚。完全避免“惹火”可能让人变得畏首畏尾,关键要区分“该做的事”和“多余的冲动”。就像消防员冲进火场是职责所在,但普通人靠近野火堆自拍就是冒险。把握这个界限,我们既能保护自己,也不失去该有的温度。

惹火烧身的造句

  1. 造句 小李爱管闲事,常常惹火烧身。
  2. 造句 你去管这件事,简直是惹火烧身。
  3. 造句 你别告他了,小心惹火烧身。
  4. 造句 案发后,他过去的那些狐朋狗友们也怕惹火烧身,躲得远远的。
  5. 造句 有意见,我就要提,就算是惹火烧身,我也不怕。
  6. 造句 不要介入得太深以致于惹火烧身。
  7. 造句 人若抱火在胸,衣服岂能不烧?惹火烧身;自惹其灾.
  8. 造句 新政府在制定这项控制货币的新法律时已是在惹火烧身。
  9. 造句 爱情是种病:暗恋是心病,独守空房到天明;恋爱像发高烧,退烧的分了手,烧傻的领了证;热恋是持续高烧;脚踏两只船是惹火烧身。愿你得真爱,幸福长!
  10. 造句 朱拉是不具代表性质的狂想家,只会为斯大林辩解,却极少谈及对当代俄国的看法。要驳斥他并不难,但也许会惹火烧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