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ǒ
  • shāo
  • chá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 huǒ shāo cháng

成语解释:形容饥饿难忍。
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》:“饥火烧肠作牛吼,不知待得秋成否?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十分饥饿

繁体字形:饑火燒腸

英文翻译:Hunger burns the intestines

饥火烧肠的意思

饥:1.饿:饥餐渴饮。如饥似渴。2.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:连年大饥。

火:1.燃烧,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:火力。火烛。火源。火焰。烟火。火中取栗(喻为别人冒险出力,而自己吃亏上当,毫无所获)。2.紧急:火速。十万火急。3.指枪炮弹药等:火药。火炮。4.发怒,怒气:火暴。火性。5.中医指发炎、红肿、烦躁等的病因:肝火。毒火攻心。6.形容红色的:火红。火腿。7.古代军队组织,一火十个人。8.姓。

烧:1.使东西着火:燃烧。烧毁。烧煤取暖。2.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:烧水。烧饭。烧砖。烧炭。盐酸把衣服烧坏了。3.烹调方法,先用油炸,再加汤汁来炒或炖,或先煮熟再用油炸:烧茄子。红烧鲤鱼。烧羊肉。4.烹调方法,就是烤:叉烧。烧鸡。5.发烧:他现在烧得厉害。6.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:烧退了。退烧了。7.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。8.因财富多而忘乎所以:有两个钱就烧得不知怎么好了!

肠:1.消化器官的一部分,形状像管子,上端连胃,下端通肛门。分为小肠、大肠两部分,起消化和吸收作用。通称肠子。2.心思;情怀:愁肠。衷肠。3.在肠衣里塞进肉、淀粉等制成的食品:香肠。鱼肠。腊肠。

成语评论

饥火烧肠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实际生活中怎么用呢?比如小明连续加班到晚上九点,同事递来饼干时他脱口而出:“再不吃东西真要饥火烧肠了!”这里既形象表达了生理饥饿,又暗示了工作带来的紧迫感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形容肚子饿吗?其实它的妙处在于双重含义。就像上周参观创业园区时,听到创始人说:“新产品上线前那三个月,真是饥火烧肠的煎熬。”这里显然不是肚子饿,而是比喻心理层面的焦灼与渴望。

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当代年轻人的状态。试想刚毕业的租房族,既要应付工作压力,又要精打细算生活费,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紧绷,用“饥火烧肠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。有趣的是,这种状态往往蕴含着突破的契机——就像胃部灼热感会催人觅食,内心的焦灼也能转化为行动力。

有个生动的例子来自邻居张阿姨的菜摊故事。去年疫情反复时,她守着整筐滞销的青菜感叹:“看着菜叶子发黄,我这心里跟饥火烧肠似的。”结果第二天她就在小区群里开起了线上接龙卖菜。这个转变过程恰好印证了:当我们直面"火烧"般的困境时,反而更容易迸发解决问题的智慧。

观察发现,这个成语在口语中使用时往往带着幽默感。朋友间开玩笑说“追剧到凌晨饥火烧肠”,或者健身教练提醒“别让身体饥火烧肠才吃饭”,都让原本沉重的成语变得轻松有趣。这种语言弹性恰恰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——既能承载深刻内涵,又能适应日常的轻松表达。

饥火烧肠的造句

  1. 造句 我知道了,你可不是一点点的饿,应该是饥火烧肠了吧。
  2. 造句 但饥火烧肠的感觉,实在让人郁闷难消。
  3. 造句 从饥火烧肠到满口清香,无人管打心里感谢这个送粮人,同时也勾起他关于食物的些许回忆。
  4. 造句 用功已逾三日,萧然腹内饥火烧肠,急急忙忙跑到桌子边,撕下一只冷羊腿,风卷残云也似的大嚼了一顿。
  5. 造句 他们离他们蛮远的,但还是听到这句话,都感到莫名其妙,不过饥火烧肠般的他们谁会理会这无聊的话,默默的啃起干粮。
  6. 造句 某日中午,古宏剑仍照例的前往山洞,他已六天没吃早午餐了,饥火烧肠,只盼徐宏鈱能够采到什么山果来解解腹的。
  7. 造句 路越走越远,天色也渐渐暗淡了下去,不知是谁的肚子先咕噜噜地叫出声,众人才意识到自己也早已饥肠辘辘、饥火烧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