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āng
  • huā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āng huāng jí jí

成语解释:慌:忙乱,恐慌。形容举止慌乱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恰才饮得三杯,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,红了脸,在墙缺边叫道:‘官人休要坐地!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。’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慌慌急急

英文翻译:In a hurry

慌慌急急的意思

慌:1.急;不沉着:慌张。慌忙。2.恐惧;不安:惊慌。心慌。3.表示难以忍受:闷得慌。

慌:1.急;不沉着:慌张。慌忙。2.恐惧;不安:惊慌。心慌。3.表示难以忍受:闷得慌。

急:1.急躁;着急:急性子。急着赶路。2.使着急:眼看要开演了,小王还不来,真急人。3.匆促;迅速。与“缓”相对:急促。水流很急。4.迫切;情况严重:急事。情况紧急。5.紧急严重的事情:救急。当务之急。6.热心做;热心帮助:急公好义。急人之难。

急:1.急躁;着急:急性子。急着赶路。2.使着急:眼看要开演了,小王还不来,真急人。3.匆促;迅速。与“缓”相对:急促。水流很急。4.迫切;情况严重:急事。情况紧急。5.紧急严重的事情:救急。当务之急。6.热心做;热心帮助:急公好义。急人之难。

成语评论

慌慌急急”这个词,到底该怎么用?有人觉得它像“慌慌张张”的近义词,也有人认为它更像是方言里的俏皮话。比如:“他今天上班又忘带文件了,慌慌急急跑回家拿,结果地铁还坐反了方向。”这种场景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?

为什么要用“慌慌急急”而不是“着急忙慌”?其实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节奏感。“慌慌急急”自带一种连环失误的喜剧效果,比如:“小王第一次见家长,慌慌急急把盐当成糖倒进汤里,逗得全场哈哈大笑。”这里如果换成“着急忙慌”,反而少了几分手忙脚乱的生动感。

这个成语适合用在什么场合?个人观察发现,它特别适合描述那些“越急越错”的日常糗事。比如新员工演示PPT时,慌慌急急按错了遥控笔,结果投影屏上突然跳出猫咪表情包——这种既尴尬又可爱的场景,用这个词就比单纯说“紧张”更有温度。

有人问:“慌慌急急”算不算标准成语?虽然词典里查无此词,但语言本就是活的。就像“葛优躺”“洪荒之力”,当足够多的人开始用它讲故事,词语自然就有了生命。比如邻居阿姨形容自家孩子:“高考那天慌慌急急跑错考场,警察叔叔开着警车送他,现在倒成了全小区的励志故事。”

如何避免成为“慌慌急急”的人?我的经验是准备个“防慌三件套”:手机备忘录记重要事项,玄关放个临时物品筐,遇到突发状况先深呼吸十秒钟。上周快递小哥送错包裹,我就是靠着这三招,慌而不乱地解决了问题。

下次当你看到有人抱着文件在电梯口狂奔,或是咖啡洒在衬衫上还强装镇定时,不妨笑着想:这不就是活生生的“慌慌急急”现场教学吗?生活需要这样的调味剂,毕竟完美无缺的故事,哪有人间烟火来得有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