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ān zhuàng kě jū
成语解释:可掬:可以用手捧取。形容顽皮娇痴、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。招人喜爱。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种梨》:“乡人馈馈,憨状可掬,其见笑于市人,有以哉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招人喜爱
繁体字形:憨狀可掬
英文翻译:Charmingly naive
憨:1.傻;痴呆:憨痴。憨笑。又憨又傻。2.朴实;天真:憨直。憨厚。憨态可掬。3.姓。
状:1.形状;样子:状态。奇形怪状。2.情况:状况。病状。罪状。3.陈述或描摹:状语。不可名状。4.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:供状。行状。5.指诉状:状纸。告状。6.褒奖、委任等文件:奖状。委任状。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掬:1.两手捧(东西)。笑容可掬(笑容露出来,好像可以用手捧住,形容笑得明显)。憨态可掬。2.姓。
“憨状可掬”这个词,乍一听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形容的是一个人或事物天真可爱、毫不做作的样子。比如小朋友捧着西瓜啃得满脸汁水,或者小奶狗摇摇晃晃学走路的样子,都能用这个词来形容。这种“憨”不是傻气,而是透着一种自然流露的纯真感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特质只在小孩或动物身上存在吗?当然不是!成年人偶尔表现出这种状态反而更珍贵。比如朋友聚会时,有人突然跳起滑稽的舞蹈,逗得全场大笑;或是同事认真研究新工具时,抓耳挠腮的专注模样。这些不完美的真实瞬间,反而让生活更有温度。
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喜欢“憨状可掬”的特质?或许是因为我们在追求效率的社会里,见惯了精心设计的完美形象。当某个不经意的憨态突然出现,就像酷暑里吹来一阵穿堂风,让人不由自主放松下来。这种真实感自带治愈效果,提醒我们不必时刻紧绷神经。
个人觉得,“憨状可掬”背后藏着生活的智慧。就像老茶碗上的冰裂纹,看似不完美却别有韵味。刻意端着架子反而容易累,偶尔允许自己“憨”一下,就像给心灵开了扇透气的窗。下次见到有人在地铁口逗流浪猫笑出声,别觉得奇怪——那可能就是成年人在笨拙地守护内心的天真。
保持“憨状可掬”其实需要勇气。当我们习惯了用滤镜修饰生活,敢于展露真实模样反而成了稀缺品质。就像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大妈,她们可能动作不标准,但那种沉浸其中的快乐,比任何专业表演都更打动人。生活本就不需要处处精致,留点憨气又何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