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ǒu dào ná lái
成语解释: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。
成语出处:元·杨显之《酷寒亭》第四折:“将这厮吃剑乔材,任逃走向天涯外,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。”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四折:“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,管教他瓮中捉鳖,手到拿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;指十分容易
繁体字形:手到拿來
英文翻译:within the reach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到:1.达于某一点;到达;达到:到期。迟到。火车到站了。从星期三到星期五。2.往:到郊外去。到群众中去。3.用作动词的补语,表示动作有结果:看到。办得到。说到一定要做到。想不到你来了。4.周到:想得很到。有不到的地方请原谅。5.姓。
拿:1.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、搬动(东西):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。把这些东西拿走。2.用强力取;捉:拿下敌人的碉堡。拿住一个小偷。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,这门课他拿得下来。3.掌握:拿权。拿事。这事儿你拿得稳吗?4.刁难;要挟:这件事谁都干得了,你拿不住人。5.装出;故意做出:拿架子。拿腔作势。6.领取;得到:拿工资。拿一等奖。7.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: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。碱搁得太多,把馒头拿黄了。8.引进所凭借的工具、材料、方法等,意思跟“用”相同:拿尺量。拿眼睛看。拿事实证明。9.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:别拿我开玩笑。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“手到拿来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形容事情做起来特别轻松,像伸手就能拿到一样顺利。比如同事小王总能在会议前五分钟整理好所有资料,别人问他秘诀,他笑着说:“平时分类归档的习惯养成了,自然手到拿来。”你看,所谓“轻松”背后,其实藏着长期积累的功夫。
为什么有人能“手到拿来”而有人不行?关键在准备二字。就像拼乐高积木,如果提前把零件按颜色形状分好,拼装时当然效率翻倍。上周我帮邻居修漏水的水管,打开工具箱发现每件工具都有固定位置,结果十分钟就解决了问题——这种井井有条的状态,正是“手到拿来”的最佳注解。
有人问:这和天赋有关系吗?我认为更依赖方法论。厨师切菜快如闪电,不是因为他们手指特别灵活,而是掌握了正确的握刀角度和发力技巧。记得刚学开车时,每次倒车入库都手忙脚乱,现在却能闭着眼停好车(当然安全起见不能真闭眼),这种转变恰恰说明熟能生巧的重要性。
在职场中如何运用这个智慧?与其羡慕别人提案写得快,不如观察他们如何搭建逻辑框架。我见过厉害的文案策划,电脑里存着上百个案例模板,需要时就像在超市货架上挑商品。这提醒我们:建立自己的“资源货架”,关键时刻才能信手拈来。
最后想分享个反常识观点:真正的“手到拿来”往往发生在充分准备之后。就像魔术师看似随意地从帽子里变出兔子,其实后台准备了三个月。下次看到别人轻松完成某件事时,不妨多问一句:“他为此准备了多久?”答案可能会改变你对“容易”二字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