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ǒu dào qín lái
成语解释:擒:捉拿。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。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。
成语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2回:“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:‘那里用甚么人马!又那里管甚么时辰!趁如今酒醉饭饱,我共师兄去,手到擒来!’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复句式;作谓语、分句;含褒义
繁体字形:手到擒來
英文翻译:capture an enemy easily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到:1.达于某一点;到达;达到:到期。迟到。火车到站了。从星期三到星期五。2.往:到郊外去。到群众中去。3.用作动词的补语,表示动作有结果:看到。办得到。说到一定要做到。想不到你来了。4.周到:想得很到。有不到的地方请原谅。5.姓。
擒:抓;捉拿:生擒。欲擒故纵。擒贼先擒王。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“手到擒来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它的字面意思是“手一伸出去就能抓住”,常用来形容做事轻松不费力。比如小王对朋友说:“这题数学题太简单了,我手到擒来!”这里既表达了自信,也说明解题过程顺利。
什么时候适合用这个成语呢?想象你刚入职时整理文件手忙脚乱,三个月后却能快速分类归档。这时可以说:“现在处理文档真是手到擒来。”这句话既体现了业务熟练度,又传递出工作状态渐入佳境的信息。
有个常见疑问:容易做到的事情都算“手到擒来”吗?其实不然。比如解绑纠缠的耳机线虽然简单,但需要耐心操作,就不能用这个成语。它更适合形容既有技术含量又能快速完成的事,像大厨颠勺炒菜、程序员调试代码这类场景。
在家庭生活中也能活用这个成语。我母亲常年在厨房忙碌,有次看我煮泡面时说:“要是我来做,三菜一汤都是手到擒来。”这句话既展现了她对烹饪的自信,也暗含了多年积累的厨艺经验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过度使用这个成语会显得自满。有位同事在项目会上七次强调“这任务手到擒来”,结果方案漏洞百出。可见真正的“手到擒来”需要实力支撑,不能停留在口头自信。
观察发现,年轻人更喜欢用这个成语形容短期目标,比如“背单词手到擒来”,而职场前辈多用于描述长期积累的技能。这种差异恰恰反映了不同年龄层对能力认知的侧重点。
生活中最动人的“手到擒来”时刻,往往是量变引发质变的瞬间。就像邻居张爷爷退休后学钢琴,起初连乐谱都认不全,三年后却能在社区晚会从容演奏。当他说“现在弹《致爱丽丝》手到擒来”时,眼角的皱纹里都是成就感。
语言是流动的风景,“手到擒来”在不同语境下焕发着独特魅力。它既可以是初学者的激励口号,也能成为资深者的实力认证,关键在于使用者如何把握分寸,让成语真正服务于表达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