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ǎ chū diào rù
成语解释:形容恶狠狠地走出走进的样子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0卷:“周三那厮,打出吊入,公然干颡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状态
繁体字形:打出弔入
英文翻译:Lift in
打:[dǎ]1.除去:打旁杈。2.舀取:打水。打粥。⑰买:打油。打酒。打车票。⑱捉(禽兽等):打鱼。⑲用割、砍等动作来收集:打柴。打草。⑳定出;计算:打草稿。打主意。成本打二百块钱。(21)做;从事:打杂儿。打游击。打埋伏。打前站。(22)做某种游戏:打球。打扑克。打秋千。(23)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:打手势。打哈欠。打嗝儿。打踉跄。打前失。打滚儿。打晃儿(huàngr)。(24)采取某种方式:打官腔。打比喻。打马虎眼。3.从:打这儿往西,再走三里地就到了。他打门缝里往外看。打今儿起,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。[dá]十二个为一打:一打铅笔。两打毛巾。[英dozen]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吊:1.悬挂:门前吊着两盏红灯笼。2.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的家属等:吊丧。3.用绳子向上提或向下放:把篮子吊下来。4.收回:吊销。5.给皮桶子加面或里子:吊皮袄。6.把球轻轻打到对方防守薄弱的地方:吊底线。打吊结合。7.量词。旧时钱币单位。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叫一吊。
入:1.进去。与“出”相对:入场。入冬。2.参加:入伍。入团。3.合乎;合于:入情入理。4.收入:岁入。5.入声。
哎哟,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成语——“打出吊入”。这词儿乍一听有点江湖气,说白了就是形容动作干脆利落、出手果断。举个例子:老张做生意那叫一个“打出吊入”,上午刚谈完合同,下午资金就到账了,把竞争对手看得一愣一愣的。
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:“这和‘雷厉风行’有啥区别啊?”问得好!其实“打出吊入”更强调动作的连贯性,好比打台球时一杆清台,讲究的是环环相扣。你品,你细品——老王修车行里,徒弟们拆发动机的动作简直“打出吊入”,扳手螺丝刀舞得跟交响乐似的,三下五除二就把零件码得整整齐齐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成语现在用的人不多了。依我看呐,现代人做事讲究效率,这种带着点儿武侠味的表达反而显得生动。就像上周亲眼见着快递小哥送件,那叫一个“打出吊入”:扫码、卸货、分类,整套动作行云流水,看得人直呼专业。
要说最传神的例子,还得数菜市场里卖鱼的老刘。刮鳞去内脏的动作堪称“打出吊入”现场教学版,刀光闪两下,活鱼变鱼片,旁边等着的大妈都忍不住掏出手机录小视频。要我说啊,这种传统手艺配上现代成语,倒也挺有反差萌的。
最后唠句实在话:成语这玩意儿就像调味料,用得合适才能提鲜。下次见着办事麻利的主儿,别光说“666”,来句“您这操作真是打出吊入”试试?保准对方眼睛一亮,没准还能交个朋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