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pí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ǎ fù jì pín

成语解释:打击豪绅、地主,贪官污吏,夺取其财物救济穷人。

成语出处: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打日本,反汉奸是天经地义啦,他们又打富济贫,这全对他的劲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同“杀富济贫”

繁体字形:打富濟貧

英文翻译:crack down the rich and distribute their wealth among the poor

打富济贫的意思

打:[dǎ]1.除去:打旁杈。2.舀取:打水。打粥。⑰买:打油。打酒。打车票。⑱捉(禽兽等):打鱼。⑲用割、砍等动作来收集:打柴。打草。⑳定出;计算:打草稿。打主意。成本打二百块钱。(21)做;从事:打杂儿。打游击。打埋伏。打前站。(22)做某种游戏:打球。打扑克。打秋千。(23)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:打手势。打哈欠。打嗝儿。打踉跄。打前失。打滚儿。打晃儿(huàngr)。(24)采取某种方式:打官腔。打比喻。打马虎眼。3.从:打这儿往西,再走三里地就到了。他打门缝里往外看。打今儿起,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。[dá]十二个为一打:一打铅笔。两打毛巾。[英dozen]

富:1.财产多(跟“贫、穷”相对):富裕。富有。富户。农村富了。2.使变富:富国强兵。富民政策。3.资源;财产:富源。财富。4.丰富;多:富饶。富于养分。5.姓。

济:[jì]1.过河;渡:同舟共济。2.救;救济:接济。缓不济急。3.(对事情)有益;成:无济于事。假公济私。[jǐ]1.济水,古水名,发源于今河南,流经山东入渤海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。今河南济源,山东济南、济宁、济阳,都从济水得名。2.姓。

贫:1.穷(跟“富”相对):贫农。贫民。贫苦。2.缺少;不足:贫血。3.用于僧道的自称:贫僧。贫道。4.姓。5.絮叨可厌:这个人嘴真贫。你老说那些话,听着怪贫的。

成语评论

话说“打富济贫”这词儿,大伙儿肯定不陌生,但具体咋用呢?举个例子啊: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,动不动就喊“劫富济贫”,说白了就是“打富济贫”的经典操作嘛!劫了贪官污吏的钱粮,转头分给穷苦百姓,这操作你品,你细品——是不是既解气又带点争议?

这时候问题来了:这成语到底是夸人还是损人啊?哎呦喂,这事儿得看立场!古代老百姓觉得这是替天行道,但在官府眼里这就是土匪行为。说白了,就像现在有人觉得“高税收调节贫富差距”是公平,有人却骂这是“杀富养懒”,同一个理儿嘛!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前阵子老张开了家网红餐厅,结果被差评说“定价专坑有钱人”。你猜老张咋回应?“咱这叫打富济贫!多收点精英阶层的钱,给打工族发半价优惠券!”虽然听着像狡辩,但仔细想想啊,这不就是用商业手段玩现代版资源再分配吗?

不过咱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现在法治社会可不能真抄家伙“打富”啊!您看那些搞直播助农的,把城里人的消费力转化成帮扶乡村的动力,这才是新时代的智慧解法。就像我家二舅说的:“劫财不如劫心,帮人得帮在根子上。”

最后唠句实在的:贫富差距这事儿就像跷跷板,重点不是把高那头按下去,而是让低那头能自己升起来。与其整天盯着“打富”,不如多琢磨怎么“造富”——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打富济贫的造句

  1. 造句 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,严惩赃官,打富济贫。
  2. 造句 一是抗击盗匪,取得旗开得胜的可喜战绩;二是打富济贫。
  3. 造句 评书内容多半是剑仙侠客、打富济贫之类,听众是男人,女人们是不去听评书的。
  4. 造句 2月14日,在镇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,陈先瑞说,我们要打富济贫,均分土地,农民要自己组织起来,成立农会,当家作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