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iǔ niǔ niē niē
成语解释:形容走路故作娇态或有意做作。也形容说话、做事不爽快、不大方。
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那般娇娇啻啻,扭扭捏捏,就象那老怪的行动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装模作样
繁体字形:扭扭揑揑
英文翻译:take mincing steps
扭:1.掉转:扭头。2.拧(nǐng);拧伤:扭开。扭了腰。3.揪住不放:扭打。4.身体摆动:扭捏。扭秧歌。
扭:1.掉转:扭头。2.拧(nǐng);拧伤:扭开。扭了腰。3.揪住不放:扭打。4.身体摆动:扭捏。扭秧歌。
捏:1.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:捏住。捏出来。2.用手指把面、泥等软东西弄成一定的形状:捏饺子。捏泥人儿。3.凭空假造:捏造。
捏:1.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:捏住。捏出来。2.用手指把面、泥等软东西弄成一定的形状:捏饺子。捏泥人儿。3.凭空假造:捏造。
“扭扭捏捏”这个词,你肯定听过,但具体怎么用呢?比如同事小张想提加薪,却站在老板办公室门口半天不敢敲门,最后支支吾吾说了句“没事”转头就走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扭扭捏捏”。这种状态,既想表达又怕尴尬,像被卡在门缝里的猫,进退两难。
有人问:为什么人们会扭扭捏捏?其实背后藏着“怕被评价”的心理。就像小时候上课明明知道答案,手举到一半又缩回来,生怕说错被同学笑话。成年后这种心态可能演变成职场中不敢争取机会,或者社交时过分在意他人眼光。
换个场景看,相亲时的小王全程低头搓衣角,服务员问喝什么饮料时,他憋了十秒钟才吐出“随便”两个字。这种扭捏反而会让对方觉得缺乏主见。反观落落大方的人,哪怕说错话也能用幽默化解,这中间的差距,往往在于对自我接纳的程度。
那么如何改善呢?试着把注意力从“别人怎么看我”转向“我想表达什么”。就像学游泳,刚开始扒着池边扭捏不敢松手,等真正游起来才发现,水的浮力比想象中可靠。表达同理,越坦荡反而越少出错,毕竟大家更在意你的内容,而不是细枝末节的姿态。
个人觉得,现代社会节奏快,适度直率其实更高效。当然,这不等同于莽撞——就像写邮件时斟酌用词是专业,但反复删改二十遍就变成过度内耗。找到那个“既真诚又得体”的平衡点,才是告别扭捏的关键。
下次遇到需要表态的情况,不妨试试“三秒法则”:深吸一口气,三秒内开口。这个方法帮很多人跨出了第一步。毕竟,再精美的瓷器也是从一团泥巴开始塑形的,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从突破那层心理薄膜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