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é
  • běn
  • mǎi
  • mà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é běn mǎi mài

成语解释:折:亏损。亏损的生意。泛指吃亏的事

成语出处: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一折:“稍似间有些钱,抵死里无多债,权做这场折本买卖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亏本

繁体字形:摺本買賣

英文翻译:Discount sale

折本买卖的意思

折:[shé]1.断(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):树枝折了。桌子腿撞折了。2.亏损:折本儿。折耗。3.姓。[zhé]1.断;弄断:骨折。把树枝折断了。2.损失:损兵折将。3.弯;弯曲:曲折。百折不挠。4.回转;转变方向:转折。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。5.折服:心折。6.折合;抵换:折价。折账。折变。7.买卖货物时,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,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,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,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:对折。打九折。8.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,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。9.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,形状有“乛乚꒒乙”等。10.姓。11.折叠:折扇。折尺。她把信折好,装在信封里。12.折子:奏折。存折儿。[zhē]1.翻转:折跟头。2.倒(dào)过来倒过去:水太热,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。

本:1.草木的根:本草(泛指中药)。无本之木。2.事物的根源,与“末”相对:本末(头尾;始终)。根本(根源;彻底;本质上)。3.草的茎,树的干:草本植物。4.中心的,主要的:本部。本体。5.原来:本来。本领。6.自己这方面的:本国。本身。本位。本分(fèn)。

买:1.购买;拿钱换东西。与“卖”相对。2.用金钱或其他手段拉拢:收买。买通。

卖:1.拿东西换钱(跟“买”相对):卖房子。把余粮卖给国家。2.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:卖国。把朋友给卖了。3.尽量用出来;不吝惜:卖劲儿。卖力气。4.故意表现在外面,让人看见:卖功。卖弄。卖俏。5.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:一卖炒腰花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"折本买卖"?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做生意亏本的场景——就像商人把本钱都折进去了,最终血本无归。比如:"老王进了一车西瓜想卖个好价钱,结果碰上连续暴雨,最后只能折本买卖,每斤西瓜亏着卖。"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。

为什么有人明知会亏还要做折本买卖呢?这其实藏着商业智慧。就像新开的面包房推出"买一送一"活动,表面看每单都在亏钱,实则是用短期亏损换取长期客源。这种"战略性亏损"在互联网行业尤为常见,外卖平台前期的疯狂补贴就是典型案例。

遇到必须做折本买卖的情况该怎么办?关键在于控制损失范围。老家表叔经营养殖场时,遇到禽流感宁可折价处理健康家禽,也不冒险等待行情回升。他说:"及时止损就像修剪果树,虽然当下心疼,但能保住整个园子。"这种果断决策往往能避免更大损失。

有人认为折本买卖都是失败者的选择,我倒觉得不能一概而论。去年帮朋友处理积压库存时,我们虽然每件商品亏了20%,但回笼的资金让新项目提前三个月启动。现在回头看,那个"亏本季"反而成了事业转折点。商业世界就像下围棋,有时候主动放弃几颗棋子,是为了赢得整盘棋局。

折本买卖的核心矛盾是什么?其实是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博弈。就像农民播种时要先投入种子,学生备考时要暂时放弃娱乐,这些看似"亏本"的投入,最终都可能收获超额回报。关键在于区分盲目亏损和战略投入——前者是无奈,后者是远见。

下次看到商家清仓大甩卖时,不妨多观察背后的商业逻辑。或许那个写着"血本无归"的广告牌后面,正藏着经营者精心设计的商业棋局。毕竟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,懂得控制风浪的舵手,往往比只会躲避风浪的船员走得更远。

折本买卖的造句

  1. 造句 小哥,我不骗你,真的,低于七百我可做折本买卖了!
  2. 造句 我这人是无利不起早,看来这次要做折本买卖了。
  3. 造句 以他对龙毅从不做折本买卖的特性的了解,相信他这么做一定自有道理。
  4. 造句 把饭做的好点,咱不能老干折本买卖,伙食费一分不少,没吃几顿。
  5. 造句 我实话告诉你,我可不做折本买卖,你要接手,同样得先交五万元承包款。
  6. 造句 李厘要了一张草药图谱,这个虽然不花钱,但郎中说了,下次你拿草药来换钱的时候,得扣除10个铜子,做生意的,果真是天衣无缝,绝不做折本买卖。
  7. 造句 没门!书法八级全陕西可能就那么一个,以后我找不到人写海报,还不得跟老部长一样凄惨!折本买卖,不干不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