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é jiàn wéi shì
成语解释: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。
成语出处:宋·岳珂《桯史·二将失律》:“虏既得俊迈,折箭为誓,启门以出二将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摺箭為誓
英文翻译:an old custom like " kissing of the book
折:[shé]1.断(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):树枝折了。桌子腿撞折了。2.亏损:折本儿。折耗。3.姓。[zhé]1.断;弄断:骨折。把树枝折断了。2.损失:损兵折将。3.弯;弯曲:曲折。百折不挠。4.回转;转变方向:转折。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。5.折服:心折。6.折合;抵换:折价。折账。折变。7.买卖货物时,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,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,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,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:对折。打九折。8.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,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。9.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,形状有“乛乚꒒乙”等。10.姓。11.折叠:折扇。折尺。她把信折好,装在信封里。12.折子:奏折。存折儿。[zhē]1.翻转:折跟头。2.倒(dào)过来倒过去:水太热,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。
箭:1.古代兵器,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,杆的末梢附有羽毛,搭在弓弩上发射。现代射箭运动用的箭一般用钢、铝合金、塑料等制成。2.指箭能射到的距离:一箭之遥。半箭多路。
为:[wéi]1.做:有为。事在人为。敢作敢为。大有可为。2.充当:选他为代表。3.变成;成:一分为二。化为乌有。变沙漠为良田。4.是:十寸为一尺。5.姓。6.被(跟“所”字合用):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。7.常跟“何”相应,表示疑问或感叹:何以家为(要家干什么)?8.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,构成表示程度、范围的副词:大为高兴。广为传播。深为感动。9.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气:极为重要。甚为便利。颇为可观。尤为出色。[wèi]1.帮助;卫护:为吕氏者右袒,为刘氏者左袒。2.表示行为的对象;替:为你庆幸。为人民服务。为这本书写一篇序。3.表示原因、目的: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。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。4.对;向:不足为外人道。
誓:1.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;发誓:誓师。誓不甘休。誓为死难烈士报仇。2.表示决心的话:宣誓。起誓。发个誓。
“折箭为誓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,但它背后其实是一个关于团结和决心的故事。比如,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要用‘折箭’来起誓呢?”答案其实很简单——古人用“折断箭矢”的动作,象征彻底切断退路或矛盾,表达不可动摇的诺言。就像《魏书》里记载的,兄弟几人将一支箭折断,发誓共同抗敌,结果各自单折时却轻易失败,最后明白“团结才有力量”。
现代生活中也能看到类似的情境。比如一家创业公司遇到危机时,团队在会议上集体签署协议,并开玩笑说“这可比折箭严肃多了”。这种仪式感的行为,本质上和古人折箭一样,都在用具体动作强化“说到做到”的决心。这时候有人会疑惑:“这种形式真的有用吗?”实际上,心理学研究证明,具象化的承诺仪式能显著提升人的履约意愿。
我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矛盾性——既要“折断”过去的对立,又要“守护”未来的约定。就像两年前我参加马拉松训练时,当众剪掉了最爱的游戏账号,这种“破釜沉舟”的行为虽然极端,但确实让我坚持跑完了全程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现代人不必真的折断什么物件,重点是通过象征性动作唤醒内心的责任感。
再比如家庭教育中,父母和孩子约定“如果下次考试进步,就把手机锁进抽屉三天”。这种带有契约性质的约定,其实暗含“折箭为誓”的智慧——用可见的行为强化承诺。这时候核心问题又浮现:“为什么人们需要这种外在形式?”答案可能藏在人类的天性里:我们总是需要某种载体,让抽象的决心变得触手可及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跨文化交流中也有启发。去年我在国际谈判培训课上看过案例:双方代表交换钢笔作为合作信物,这和“折箭为誓”异曲同工。无论是竹制的箭还是金属钢笔,重点是通过物品传递“言出必行”的信号。这提醒我们,信任建立往往需要超越语言的具象表达。
最后想说的是,虽然时代在变,但人类对“可靠承诺”的需求从未改变。下次当你需要做出重要决定时,不妨找个属于自己的“折箭仪式”,可能是一封手写信,或者朋友圈的公开承诺。记住,真正重要的是那个动作背后,你愿意为诺言付出的真心实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