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āo tóu lù miàn
成语解释:抛:暴露。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(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)。现泛指人公开露面。
成语出处:明 阮大铖《燕子笺 收女》第四十二卷:“人在乱离间,顾不得抛头露面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、分句;含贬义
繁体字形:抛頭露靣
英文翻译:show one's face in public
抛:1.扔;投掷:抛球。抛物线。抛砖引玉。2.丢下:抛妻别子。跑到第三圈,他已经把别人远远地抛在后面了。3.暴露:抛头露面。4.抛售:抛出股票。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露:[lù]1.俗称露水。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。2.没有遮蔽或在屋外:露天。露宿。3.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:荷叶露。果子露。4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将药剂与水,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。一般供内服:金银花露。5.显现出来:揭露。脸上露出了笑容。[lòu]义同“露(lù)”。用于口语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提到“抛头露面”,很多人会联想到“公开亮相”,但它原本的意思可没这么简单。比如《水浒传》里写道:“林冲娘子本不愿抛头露面,却被高衙内逼得无处可躲。”这里的“抛头露面”明显带有被迫公开露面的无奈感,和现代语境里的主动展示完全不同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会有负面意味?其实这和古代社会对女性的限制有关。在传统观念中,女子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”才是常态,像《红楼梦》里探春理家时说的“我一个姑娘家,本不该抛头露面”,就反映了这种价值观。但放到今天,年轻人参加直播带货主动“抛头露面”,反而成了值得称赞的创业精神。
现代职场中的“抛头露面”意味着什么?举个例子:刚入职的小王被领导点名在客户面前做汇报,同事开玩笑说“这回你可要好好抛头露面了”。这种场景里成语的贬义完全消失,更多是鼓励抓住表现机会的意思。这说明语言会随着时代变迁产生语义漂移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连宠物博主给猫狗开账号,网友也会调侃“你家主子天天抛头露面”。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基本结构,又赋予其幽默色彩。我个人觉得,语言就像活水,成语也需要在新时代找到新的存在方式。
当我们讨论公众人物时,“抛头露面”又变得中性起来。比如媒体报道“某企业家近期频繁抛头露面推广新产品”,既不带褒贬,只陈述事实。这提醒我们:理解成语必须结合具体语境,就像变色龙会根据环境改变颜色。
值得思考的是,某些传统成语是否正在经历“语义解放”?像“抛头露面”从被迫到主动的转变,恰恰反映了社会开放程度的提升。下次听到有人说“我就喜欢抛头露面”时,不必急着皱眉,可能对方只是在表达享受舞台的积极态度。
语言承载着集体记忆,也映射着时代精神。当我们用“抛头露面”形容网红直播、创业者路演甚至虚拟偶像出道时,这些鲜活的用例正在重塑成语的生命力。或许再过二十年,词典里的释义也会跟着这些实际应用悄然改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