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ī hóng dài huā
成语解释:披着绸,戴着红花。表示喜庆或光荣。
成语出处:二月河《雍正皇帝》第25回:“刹时间,鼓乐大作,乐声中,两个礼部来的笔帖式披红戴花,抬出了幡龙金榜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喜庆
繁体字形:披紅戴蘤
英文翻译:have red silk draped over one 's shoulders and flowers pinned on one 's breast
披:1.覆盖或搭在肩背上:披着斗篷。披星戴月。2.打开;散开:披卷。纷披。3.(竹木等)裂开:这根竹竿披了。
红:[hóng]1.像鲜血的颜色:红枣。红领巾。2.象征喜庆的红布:披红。挂红。3.象征顺利、成功或受人重视、欢迎:红运。开门红。满堂红。他唱戏唱红了。4.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:红军。又红又专。5.红利:分红。6.姓。[gōng]见〖女红〗。
戴:1.把东西加在头、脸、颈、胸、臂、手等处:戴帽子。戴眼镜。戴红领巾。戴手套。2.头上顶着;承当着:披星戴月。戴罪立功。3.拥护;尊敬:爱戴。感戴。
花:1.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,由花瓣、花萼、花托、花蕊组成,有各种颜色,有的长得很艳丽,有香味:一朵花儿。2.可供观赏的植物:花木。花盆儿。花儿匠。种花儿。3.(花儿)形状像花朵的东西:灯花儿。火花。雪花儿。4.烟火的一种,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,在夜间燃放,能喷出许多火花,供人观赏:花炮。礼花。放花。5.花纹:白地蓝花儿。这被面花儿太密。6.颜色或种类错杂的:花白。花猫。花花绿绿。7.(眼睛)模糊迷乱:眼花。昏花。8.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:袖子都磨花了。9.用来迷惑人的;不真实或不真诚的:花招儿。花账。花言巧语。10.姓。11.用;耗费:花费。花钱。花时间。该花的花,该省的省。
“披红戴花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身上挂着红绸、头上戴着花,常用来形容人打扮得喜庆华丽的样子。比如:“村里办喜事时,新郎官披红戴花,骑着高头大马绕村一圈,乡亲们纷纷鼓掌叫好。”这里描绘的是一种传统风俗场景,传递出热闹、吉祥的氛围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只能用在结婚场合吗?”其实不然。它的用法可以更灵活。比如描述一个人突然受到表彰时的状态:“老张平时默默无闻,这次评上先进工作者,突然披红戴花站在台上,倒显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。”这个例子就跳出了婚庆场景,反而带点幽默地表现了人物因意外受宠而手足无措的状态。
再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还暗含“刻意装扮”的意味。比如讽刺某些表面功夫:“商家为了促销,把店铺披红戴花打扮得像庙会,可进去一看,商品质量实在不敢恭维。”这时候成语就带上了批评色彩,提醒人们别被表象迷惑。个人觉得,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清醒——太多事物都被包装得光鲜亮丽,但内里是否经得起推敲,还得靠我们自己判断。
有趣的是,文学作品中也会用这个成语制造反差效果。比如写一位隐居的老人:“老爷子平素粗布麻衣,这天被儿女硬拉着披红戴花做八十大寿,活像年画里走出来的老寿星,自己倒先笑得直不起腰。”这种描写既保留喜庆感,又透露出人物性格的洒脱,比直白地写“穿得很喜庆”生动得多。
使用这类传统成语时,关键要抓住“仪式感”这个内核。无论是真心赞美还是暗含调侃,只要抓住“通过外在装饰传递特定信息”这个核心,就能用得恰到好处。比如形容网络时代的虚拟装扮:“直播间里,主播们用特效把自己披红戴花,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用力过猛的浮夸。”这既延续了成语的本意,又赋予了新时代的解读视角。
说到底,语言就像裁缝手里的布料,成语就是现成的精美绣片。用得巧妙,能让文章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鲜活气息。下次遇到需要描写装扮场景时,不妨试试给文字也“披红戴花”一回,但记得要根据场合调节色彩的浓淡,毕竟再好看的花绸,披错了地方也会闹笑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