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ǎng
  • ér
  • tá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ǐ zhǎng ér tán

成语解释:指谈得很融洽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,抵掌而谈,赵王大悦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;形容气氛融洽

繁体字形:抵掌而談

英文翻译:talk pleasantly and intimately

抵掌而谈的意思

抵:1.支撑:抵住门别让风刮开。他用手抵着下巴颏儿。2.抵挡;抵抗:抵制。3.抵偿:抵命。4.抵押:用房屋做抵。5.抵消:收支相抵。6.相当;能代替:一个抵两个。7.抵达;到:平安抵京。

掌:1.手掌:鼓掌。易如反掌。摩拳擦掌。2.用手掌打:掌嘴。3.掌管;掌握:掌舵。掌印。掌大权。4.某些动物的脚掌:熊掌。鸭掌。5.马蹄铁:这匹马该钉掌了。6.钉或缝在鞋底前部、后部的皮子等:前掌儿。后掌儿。钉一块掌儿。7.钉补鞋底:掌鞋。8.加上(油盐等):掌点儿酱油。9.把:掌门关上。10.姓。
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
谈:1.说话或讨论:漫谈。面谈。谈思想。二人谈得很投机。2.所说的话:奇谈。美谈。无稽之谈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,你听说过“抵掌而谈”这词儿吗?说白了就是两人聊得特投机,一拍大腿恨不得把心里话全倒出来。比如说吧,同事老张和小李开会时为了个项目方案争得面红耳赤,结果越聊越起劲,最后直接抵掌而谈,愣是整出个让老板直竖大拇指的创意。你看,这不就是“分歧变火花”的典型例子嘛!

这时候你可能要问:“为啥非得抵掌不可?击个拳不行吗?”嘿,问得好!其实这动作背后藏着古人的小心思——手掌贴手掌,既显亲近又带点仪式感。就像现在年轻人谈合作前非得碰个奶茶杯,你懂的,都是拉近距离的套路。
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,上周我家楼下俩大爷下象棋。开始还互相嫌弃对方棋艺,结果聊着聊着,突然就抵着石桌开始比划“当年我在厂里当技术骨干那会儿”。等我去买完酱油回来,俩人已经勾肩搭背约着明天继续唠了。所以说啊,这成语放现在照样活灵活现。
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大家捧着手机的时间比抵掌的时间多多了。前阵子同学聚会,有人刚想聊点掏心窝子的话,隔壁桌“叮咚”一声微信提示,得,气氛全毁了。要我说啊,科技是把双刃剑——方便是方便了,可那种抵掌而谈的热乎劲儿,还真得靠面对面才能焐出来。

最后抖个机灵:下次跟人理论时不妨试试这招。比如跟对象吵架,别急着发微信小作文,直接拉过手来句“咱抵掌而谈呗”,指不定气氛立马就破冰了。当然啊,这法子对正在气头上的人慎用,小心真被“抵”出门外去!

抵掌而谈的造句

  1. 造句 长久不见的两个老朋友,正抵掌而谈。
  2. 造句 赵苍和李飞这对老朋友,在火车上不期而遇,他们兴奋地抵掌而谈,毫无倦意。
  3. 造句 一个脱略不羁沧桑文士,一个两世为人成熟少年,两人兰厢对饮,抵掌而谈,竟也无比投契,大有相见恨晚之意!……
  4. 造句 另一历史名人夏完淳,天资早慧,世称“江左圣童”,亦为明末抗清的少年英雄,其师从陈子龙,师生二人常携手登临辰山,抵掌而谈,并留宿于道观内。
  5. 造句 托派张慕陶到西安后,苗是惺惺惜惺惺,频与张在陕西省银行抵掌而谈,兴会淋漓,放声高歌,旁若无人之态,犹可想见。
  6. 造句 “儿子”张泽飞看到“爸爸”给他带来了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,高兴得跳跳蹦蹦,并与王小龙抵掌而谈。
  7. 造句 他取道日本到上海,每日与聚集在那里的悲歌慷慨之士、翰墨词林之客往来,抵掌而谈天下事,纵笔为文,评论当时得失,意气轩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