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ā sān chě sì
成语解释: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。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愿意不愿意,你也好说,犯不着拉三扯四的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指谈话或议论乱牵扯到无关的人或事
繁体字形:拉三撦四
英文翻译:wander from the subject
拉:[lā]1.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:拉锯。拉纤。把车拉过来。2.用车载运:平板车能拉货,也能拉人。3.带领转移(多用于队伍):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。4.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:拉胡琴。拉手风琴。5.拖长;使延长:拉长声音说话。快跟上,不要拉开距离!6.拖欠:拉亏空。拉下不少账。7.抚养: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。8.帮助:人家有困难,咱们应该拉他一把。9.牵累;拉扯:自己做的事,为什么要拉上别人?10.闲谈:拉话。拉家常。11.排泄(大便):拉屎。拉肚子。[lá]刀刃与物件接触,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,使物件破裂或断开;割:把皮子拉开。手上拉了个口子。“剌”[lǎ]见〖半拉〗、[là]同“落”(là)。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扯:1.拉:拉扯。没等他说完扯着他就走。扯开嗓子喊。2.撕;撕下:扯五尺布。把墙上的旧广告扯下来。3.漫无边际地闲谈:闲扯。东拉西扯。
四:1.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明明在讨论周末计划,朋友突然开始讲邻居家小狗掉毛的故事?这种“拉三扯四”的现象在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。比如同事开会时说:“这个方案要像炒菜一样掌握火候,对了说到炒菜,昨天我在超市看到榴莲打折……”话题就像脱缰的野马般跑偏了。
为什么会有人说话总爱跑题呢?有人是怕冷场,用无关话题填补对话空隙;有人思维跳跃性强,想到什么说什么;还有人可能对当前话题不熟悉,只能转移焦点。就像小时候写作文,字数不够就拿“今天天气真好”来凑数。
有个经典例子:家长会上老师问“孩子最近数学有进步吗”,家长答:“数学作业本封皮挺结实的,对了您这件衬衫颜色真衬肤色”。这种答非所问的对话,既浪费双方时间,又容易造成误解。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,两个邻居聊物业费,最后竟争论起南北豆腐脑哪个更好吃。
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。在某些社交场合,适当的跑题反而能活跃气氛。就像朋友聚餐时,从工作压力聊到星座运势,这种自然的话题跳跃其实是一种情感联结的方式。关键要分清场合——工作报告时天马行空就是灾难,但闺蜜茶话会上随意发散反倒增添趣味。
我自己有次面试时就犯过这个错误。面试官问专业问题,我紧张之下开始大谈实习时办公室的绿植养护,结果自然与机会失之交臂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:有效沟通就像放风筝,可以适当飘远,但线头始终要攥在手里。现在跟人交谈前,我会先在脑子里画个“话题地图”,确保不偏离主干道。
下次遇到跑题大王,不妨试试“话题救生圈”技巧:当对话开始漂移,就用“刚才你说到……这个很有意思”把船划回正轨。毕竟好的对话就像交响乐,可以有变奏但主旋律要清晰。掌握这个分寸,既能享受聊天的乐趣,又能保证沟通效率,这才是真正的说话艺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