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āi yún wò wù
成语解释:比喻对人施展手段。
成语出处: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姓李名做师师……两只手,偏会拏云握雾。便有富贵郎君,也使得七零八落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石雲握霧
英文翻译:extremely capable at
拏:1.同“拿”。2.牵引。
云:1.说:人云亦云。不知所云。2.表示强调:岁云暮矣。3.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、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。4.指云南:云腿(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)。5.姓。
握:1.用手攥(zuàn)住:握手。2.掌管:大权在握。
雾:1.气温下降时,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,飘浮在地面上。2.像雾的东西:喷雾器。
“拏云握雾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抽象,但它实际描述了一种掌控复杂局面的能力。比如职场中,一位项目经理面对团队意见分歧、资源不足和紧急 deadline 时,能迅速协调各方需求并制定优先级,最终让项目顺利落地——这种“在迷雾中精准抓住关键”的状态,就是典型的拏云握雾。
有人可能会问:普通人生活中用得到这个成语吗?其实家长辅导孩子功课的场景就很贴切。当孩子被数学应用题、英语单词和科学实验同时压得喘不过气,母亲没有跟着焦虑,而是带着孩子把难题拆解成小目标,像拨开云雾般逐个击破,这就是生活中拏云握雾的智慧。
这个成语为何强调“云”和“雾”?这恰巧映射了现实中的两类挑战:云象征飘忽不定的变量,比如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;雾代表信息模糊的困境,像创业初期看不清市场方向。明朝将领戚继光抗倭时,既要应对海上天气突变(云),又要破解倭寇游击战术(雾),其排兵布阵的策略堪称古代版拏云握雾。
当代职场人如何培养这种能力?我观察到身边的高效人士有个共同点:他们像装有多光谱探测仪的无人机,既能在宏观层面扫描全局,又能聚焦具体痛点。某科技公司CTO分享过他的工作方法:每天先用15分钟在白板上画出所有待办事项的关联图谱,这种视觉化梳理帮助他在技术方案争论时,总能指出被忽视的关键连接点。
有人认为拏云握雾等同于强势控制,这是误解。真正的高手往往表现得举重若轻,就像优秀的主持人引导激烈讨论——看似没有发号施令,却通过适时提问和总结,让不同观点碰撞出火花而不至于失控。这种柔性的引导艺术,或许比强硬掌控更能体现成语的精髓。
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拏云握雾的能力愈发珍贵。它不要求我们成为全知全能的超人,而是培养在混沌中保持清醒的思维习惯。就像夜间行车的司机,虽然看不清远方,但只要确保近光灯照亮的路面足够做出判断,就能持续向前。这种动态调整的智慧,或许就是我们应对不确定时代的最佳导航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