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ō yún jué shí
成语解释:形容古树干高耸云霄、根盘曲石隙之雄姿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草河录》:“厅前多古树,有拏云攫石之势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音雲攫石
英文翻译:Grabbing rocks with clouds
拏:1.同“拿”。2.牵引。
云:1.说:人云亦云。不知所云。2.表示强调:岁云暮矣。3.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、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。4.指云南:云腿(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)。5.姓。
攫:1.用爪抓取:攫捕。2.掠夺:攫夺。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哎呦,说到“拏云攫石”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:这啥意思啊?别急,咱们先拆开来看。拏云,就是抓云;攫石,就是抓石头。合起来字面意思像是“既能抓住天上的云,又能抓起地上的石头”——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?但你知道吗,这成语其实用来形容书法或文笔的雄健有力,比如笔锋像能穿透纸背,气势磅礴到让人震撼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老张的毛笔字在村里出了名,有人评价他的作品“拏云攫石,力透纸背”。啥意思?就是说他的字既有云朵的飘逸感,又有石头的厚重感,整体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的视觉冲击。你品,你细品,是不是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?
这时候可能有人问:“这成语只能用在书法上吗?”嘿,问得好!其实不然。比如最近某位企业家的演讲视频火了,网友评论说:“他的发言拏云攫石,听得人热血沸腾。”你看,这不就是用来说语言的力量感吗?说白了,只要是有“力道”和“气势”的东西,都能套用这个成语。
不过啊,我得插句个人观点:现在用这种文绉绉的成语的人越来越少了,但偶尔拿出来用用反而显得挺有文化的。比如夸朋友写的文案有感染力,你冷不丁来一句“你这文字简直拏云攫石啊”,对方说不定会乐得请你喝奶茶呢!
再举个反例:小王的吉他弹得软绵绵的,观众吐槽说:“这曲子缺了点拏云攫石的劲儿。”你看,用否定式也能传递出核心意思——缺乏力量感和冲击力。所以说,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其实相当灵活,关键看你怎么玩转它。
最后提醒大家注意:“拏云攫石”虽然听起来霸气,但用错了场合反而尴尬。比如夸女孩子妆容精致,你说“这眼线画得拏云攫石”——哎嘛,这就属于强行拽文了不是?记住,成语虽好,可别贪杯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