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á kuí qù zhī
成语解释: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。
成语出处:晋 葛洪《抱朴子 逸民》:“濯裘布被,拔葵去织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指当官不与民争利
繁体字形:拔葵去織
英文翻译:Remove sunflower and weave
拔:1.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;抽出:拔草。拔剑。拔刺。拔了一颗牙。拔了祸根。2.吸出(毒气等):拔毒。拔火。拔罐子。3.挑选(多指人才):选拔。4.向高提:拔嗓子。5.超出;高出:海拔。出类拔萃。6.夺取;攻克(据点、城池等):连拔敌军三个据点。7.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: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。8.姓。
葵:1.冬葵,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。叶圆形,稍皱缩,嫩时可食。2.向日葵,一种油料作物。种子可榨油。
去: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去路。去向。从成都去重庆。他去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2.离开:去国。去世。去职。去留两便。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去。4.除去;除掉:去病。去火。去皮。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。5.距离:两地相去四十里。去今五十年。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去年。去秋(去年秋天)。去冬今春。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。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去听报告去了。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去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!⑿去声:平上去入。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去白娘子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去。捎去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去(=过去)。让他说去(=下去)。一眼看去(=上去)。
织:[zhī]1.用丝、麻、棉纱、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:织布。编织。织女(a.织布、织绸的女子;b.指织女星)。棉织物。2.引申为构成:罗织罪名。3.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:织锦。织文(即“织锦”)。织贝(织成贝文的锦)。[zhì]古同“帜”,旗帜。
哎,说到“拔葵去织”这个成语,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对吧?其实它背后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。这个成语原本是说古人为了专心务农,把种葵菜和织布的事都放弃了,现在多用来比喻放弃次要的,专注核心目标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啥小李突然不接兼职了?”别人可能回:“嗨,拔葵去织呗,他现在一心扑在考研上呢!”
等等,这里有个核心问题:“放弃”一定是好事吗?这可得看情况啊!比如说,你如果手头同时做三份工作,结果每样都半吊子,这时候“拔葵去织”绝对是明智选择。但要是为了追热点随便放弃自己的老本行,那可就是瞎折腾了。说白了,关键得看取舍之后有没有更大的价值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。有个朋友之前既做设计又搞直播,结果每天累得够呛还赚不到钱。后来他痛下决心,把直播设备全卖了专心做设计,反而接到了大项目。你看,这种“拔葵去织”就特别值!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有人因为怕困难就随便放弃,那可真成了“拔了葵菜忘种田”——两头落空。
个人觉得啊,现代人特别需要这种智慧。现在诱惑这么多,啥都想试试的结果往往是啥都做不好。就像手机里同时开八个APP,最后连个短视频都没刷明白。这时候学学古人“拔葵去织”的果断劲儿,说不定真能打开新局面。不过记住啊,专注不等于死磕,该调整方向的时候也得灵活点。
最后提一嘴,这个成语其实挺有现实意义的。比如企业砍掉亏损业务聚焦主营业务,学生退出社团活动备战考试,本质上都是“拔葵去织”的现代版应用。所以下次遇到选择困难症的时候,不妨问问自己:现在做的事情里,哪些是真正该守护的“葵”,哪些是能果断放手的“织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