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á kuí dàn zǎo
成语解释:拔人家的菜蔬,偷吃人家的枣子。比喻小偷小摸。
成语出处:唐 独孤及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湮谥议》:“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,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贪小便宜
繁体字形:拔葵啗棗
英文翻译:Eat dates with sunflower
拔:1.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;抽出:拔草。拔剑。拔刺。拔了一颗牙。拔了祸根。2.吸出(毒气等):拔毒。拔火。拔罐子。3.挑选(多指人才):选拔。4.向高提:拔嗓子。5.超出;高出:海拔。出类拔萃。6.夺取;攻克(据点、城池等):连拔敌军三个据点。7.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: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。8.姓。
葵:1.冬葵,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。叶圆形,稍皱缩,嫩时可食。2.向日葵,一种油料作物。种子可榨油。
啖:1.吃或喂:啖饭︱啖羊。2.用利益引诱人:啖以重利︱啖以甘言。
枣:1.枣树,落叶乔木,幼枝上有成对的刺,叶子卵形或椭圆形,花黄绿色。结核果,暗红色,卵形、椭圆形或球形,味甜,可以吃,也可入药。2.(枣儿)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Zǎo)姓。
哎,大家有没有听过“拔葵啖枣”这个成语?乍一听有点摸不着头脑对吧?其实它的本意是说,为了眼前的小利益,反而损害了更大的长远利益。举个栗子,比如有人为了省点电费,大夏天硬是不开空调,结果中暑住院花了更多钱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拔葵啖枣”嘛!
那问题来了,为啥古人会用“拔葵啖枣”来比喻这种情况呢?原来啊,葵和枣都是古代常见作物,葵叶子能当菜吃,枣子则是粮食。有人为了快速收枣子,把还没成熟的葵连根拔了,结果枣子也没长好,两头落空。你看,这不就跟咱们现在说的“捡了芝麻丢西瓜”一个道理嘛!
不过话又说回来,生活中“拔葵啖枣”的事还真不少见。就拿年轻人创业来说,有些人为了赚快钱搞虚假宣传,看似短期赚得盆满钵满,结果口碑砸了再也起不来。这种案例一抓一大把,你说是不是挺让人唏嘘的?
这里头其实藏着个有趣的反常识:有时候“慢”反而才是真正的“快”。就像种地得按季节来,做人做事也得讲究个火候。就拿学习新技能来说,总想走捷径刷速成班,最后基本功不扎实,反而要花更多时间补课。
依我看呐,这个成语放在今天特别有现实意义。现在社会节奏快得飞起,很多人被各种“即时满足”带着跑。但越是这样,越要记得古人这句话的分量。下次遇到需要取舍的时候,不妨多问自己一句:这事儿会不会变成“拔葵啖枣”呢?
说到底,这成语就像个生活预警器。它提醒咱们既要低头赶路,也得抬头看天。毕竟人生是场马拉松,不是百米冲刺,稳扎稳打才能跑得更远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