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ào
  • h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á zhào yì hàn

成语解释: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
成语出处: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战胜对方

繁体字形:拔趙易汉

英文翻译:Tug Zhao Yihan

拔赵易汉的意思

拔:1.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;抽出:拔草。拔剑。拔刺。拔了一颗牙。拔了祸根。2.吸出(毒气等):拔毒。拔火。拔罐子。3.挑选(多指人才):选拔。4.向高提:拔嗓子。5.超出;高出:海拔。出类拔萃。6.夺取;攻克(据点、城池等):连拔敌军三个据点。7.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: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。8.姓。

赵:周朝国名(前403—前222)。战国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北南部、山西中部和北部。后为秦所灭。

易:1.做起来不费事的;容易(跟“难”相对):简易。轻易。易如反掌。显而易见。得来不易。2.平和:平易近人。3.轻视。4.改变;变换:变易。易名。移风易俗。不易之论。5.交换:贸易。交易。易货协定。以物易物。6.姓。

汉:1.汉水:江淮河汉。2.汉族:汉语。3.天河;银河:银汉。4.成年男人:老汉。好汉。5.朝代名。1.(前202—220)。刘邦灭秦后建立。建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,国号新(8—23)。自刘邦称汉王起,包括“新”,史称前汉或西汉。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,建都洛阳,史称后汉或东汉。为曹魏所灭。西汉、东汉合称两汉。2.三国之一(221—263)。刘备建立。在今川、云、贵、渝及陕西南部。建都成都,国号汉,史称蜀汉或蜀。为曹魏所灭。3.五代之一(947—950)。沙陀族刘知远建立。建都汴(今河南开封),史称后汉。为后周所灭。4.十国之一(917—971)。刘䶮(yǎn)建立。建都广州,国号大越,次年改“汉”,史称南汉。为北宋所灭。5.十国之一(951—979)。刘旻(mín)建立。建都太原,国号汉,史称北汉。为北宋所灭。

成语评论

嘿,各位看官!今天咱们聊聊成语"拔赵易汉",不过先等等——这词儿好像有点不对劲?先别急着挠头,咱先搞明白它到底想说啥。其实啊,这可能是"拔帜易帜"的误传,这误会可闹得比张飞绣花还离谱!

核心问题来了:这成语到底啥意思?咱得翻翻历史课本。话说楚汉相争时,韩信带兵偷袭赵国大本营,直接拔了人家的旗换上汉军旗,吓得赵军当场崩溃。您瞧,这操作比现在直播带货还快准狠,完美诠释了"用计策快速取代对手"的精髓。

举个栗子!现在公司开会,小李突然提出个新方案把老王的计划顶了,这不就是现代版"拔帜易帜"?不过话说回来,为啥老有人记成"拔赵易汉"?八成是赵和汉这两个朝代名太抢镜,搞得像在玩朝代消消乐。

个人觉着吧,这误会倒挺有意思。就像现在网上流行的"成语新解",虽然不严谨,但说明大家伙儿对历史故事感兴趣。不过咱得说句掏心窝的:学成语还是得追根溯源,不然哪天把"破釜沉舟"说成"摔锅砸碗",那可真是老太太跳街舞——闹笑话了。

最后唠句实在的:成语就像老祖宗传下来的表情包,用对了增光添彩,用错了当场翻车。下回再听见"拔赵易汉",您可得笑着给人科普科普正确的说法,保准让人竖起大拇指夸您有文化!

"拔赵易汉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