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én
  • qiā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ū wén qiān yì

成语解释:拘泥于字义、文义。

成语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53回:“非素臣侃侃而谈,若任彼俗吏拘文牵义,其能免乎?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拘文牽義

英文翻译:rigidly to adhere to the written word and obstinately stick to principles

拘文牵义的意思

拘:[jū]1.逮捕或扣押:拘捕。拘系。拘留。拘拿。拘囚。拘禁。拘押。2.限,限制:拘束。拘谨。不拘小节。3.固执,不变通:拘泥。拘礼。拘迂。[gōu]遮蔽:“凡为长者粪之礼,必加帚于箕上,以袂拘而退”。
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
牵:1.拉着使行走或移动:牵引。牵着一头牛往地里走。2.牵涉:牵连。牵制。3.姓。
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
成语评论

拘文牵义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——它的意思是“被文字的表面意思困住,忽略了事情的本质”。比如有人看到合同里写“雨天活动顺延”,结果大晴天突然飘了片乌云,主办方就硬要推迟活动。其实条款的本意是避免恶劣天气影响安全,但执行者却卡在“雨天”两个字上较真,这就是典型的“拘文牵义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人们容易被文字框住?一个常见原因是“安全感作祟”——按字面执行至少不会犯错。比如公司规定“迟到三次扣奖金”,结果员工因突发疾病请假,主管却坚持扣钱,理由是“制度没写例外情况”。这种看似“守规矩”的行为,反而让团队失去人情味,本质上是因为缺乏灵活判断的勇气。

换个场景看:家长教孩子背古诗时,如果只强调逐字翻译,不解释诗人当时的心境,孩子可能背得滚瓜烂熟却毫无感受。就像有人读《静夜思》只记住“床前明月光”,却想不到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的孤独。文字是船,意义才是彼岸,若只顾盯着木头纹理,反而到不了对岸。

不过换个角度看,“拘文牵义”有时也是必要的。比如法律条文必须咬文嚼字,差一个字可能改变判决结果。但日常生活不是法庭,如果同事发消息说“方案今天必须交”,结果对方家里突发急事,这时候还揪着“必须”两个字不放,就显得不近人情了。关键要区分什么时候需要严谨,什么时候需要变通。

我自己经历过类似教训:刚做项目经理时,严格按照需求文档开发产品,后来客户说“这和我想的不一样”,才发现对方用“快速”描述性能时,实际想要的是响应速度而非处理速度。这件事教会我:沟通时多问几句“您具体指什么”,比纠结术语更有价值。就像中医把脉不只是数心跳,还要感受气血流动的节奏。

现在看新闻也常遇到这种现象。比如政策文件里提到“支持新能源汽车”,有人就争论电动车算不算新能源,却忽略政策本意是推动环保出行。这种讨论看似较真,实则偏离了改善空气质量的核心目标。或许我们应该像品茶那样——先闻香气,再尝滋味,别光盯着茶叶产地较劲。

最后想说的是:文字就像地图,能指引方向,但真实的路况永远比图纸复杂。下次遇到纠结字眼的情况,不妨试试“退后三步看全景”:这个规则想解决什么问题?当下情况符合规则设定的场景吗?有时候答案就像雾天开车——打开远光灯反而看不清,用近光才能照亮眼前的路。

"拘文牵义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