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ǐ bù yú lún
成语解释:拟:比拟;伦:同类。指不以同类或同等事物来比拟。比拟失当
成语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拟人必于其伦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比拟不当
繁体字形:儗不于倫
英文翻译:To be different from Lun
拟:1.起草;设计:拟稿。拟方案。2.打算:拟采纳。3.模仿:模拟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于:1.a)在:她生于1949年。来信已于日前收到。黄河发源于青海。b)向:问道于盲。告慰于知己。求救于人。c)给:嫁祸于人。献身于科学事业。d)对;对于:忠于祖国。有益于人民。形势于我们有利。e)自;从:青出于蓝。出于自愿。f)表示比较:大于。少于。高于。低于。g)表示被动:见笑于大方之家。2.后缀。a)动词后缀:合于。属于。在于。至于。b)形容词后缀:勇于负责。善于调度。易于了解。难于实行。“於”3.姓。
伦:1.人伦:伦常。伦理。五伦。天伦。2.条理;次序:伦次。3.同类;同等:不伦不类。比拟不伦。英勇绝伦。4.姓。
你听说过“拟不于伦”这个成语吗?它出自《礼记·曲礼下》,原意是指用不恰当的事物做类比,比如把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的东西硬凑在一起比较。举个例子,有人夸赞同事工作效率高,却冒出一句:“小王做事快得像火箭发射!”这其实就犯了“拟不于伦”的毛病——毕竟处理文件和航天工程有什么可比性呢?
为什么会有人用错这类成语呢?一个重要原因是追求语言生动时忽略了准确性。比如家长教育孩子时说:“你玩手机的时间比长城还长!”这种夸张的对比虽然有趣,但长城是空间概念,时间是持续概念,两者属性完全不同。这时候如果用“你玩手机像永动机不停歇”反而更贴切。
换个场景来看,媒体报道中偶尔会出现“某明星演技堪比莎士比亚戏剧”的标题。这里的问题在于个人表演与文学创作属于不同艺术形式。如果改成“某明星对角色情绪的把握如同外科医生般精准”,既保留了画面感,又避免了不伦不类的比较。
我个人观察到,现代信息爆炸时代让语言表达变得越发“重量不重质”。很多人习惯用吸睛的比喻却疏于推敲逻辑,就像给咖啡加糖时错把盐罐当糖罐——虽然都是白色颗粒,本质却天差地别。真正有效的表达应该像调色盘,既要色彩丰富,更要颜色协调。
怎么避免“拟不于伦”的尴尬呢?有个简单方法:比较前先确认两者是否具有可比维度。比如形容歌声优美,说“像山泉流过鹅卵石”就比“像宇宙大爆炸般震撼”更合适。前者同属听觉与自然意象,后者则是视觉与科学概念的强行嫁接。
最后想说的是,语言就像透视镜,失真的比喻会让听众产生认知错位。下次当你想用夸张手法时,不妨先问自己:这两个事物真的在同一个坐标系里吗?毕竟,精准的表达才能让思想真正抵达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