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ì
  • guā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ì mù yǐ guān

成语解释:拭目:擦眼睛。擦亮眼睛看。指仔细观看

成语出处: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15卷:“公既在位,中外咸喜,信在言前,拭目以观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拭目以觀

英文翻译:To see

拭目以观的意思

拭:擦;抹:拭泪。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以:1.用;拿:以少胜多。晓之以理。赠以鲜花。2.依;按照:以次。以音序排列。3.因:何以知之?。不以人废言。4.表示目的:以广视听。以待时机。5.于;在(时间):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。6.跟“而”相同:城高以厚,地广以深。7.姓。8.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,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:以前。以上。三日以后。县级以上。长江以南。五千以内。二十岁以下。

观:[guān]1.看:观看。走马观花。坐井观天。2.景象或样子:奇观。改观。3.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:乐观。悲观。世界观。[guàn]1.道教的庙宇:道观。白云观。2.(Guàn)姓。

成语评论

拭目以观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擦亮眼睛等待观察”,常用来表达对某件事的结果或发展充满期待。比如最近朋友小张创业,大家都说:“这次他准备得很充分,我们拭目以观!”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和‘静观其变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,“拭目以观”更强调主动关注和期待,而“静观其变”偏向被动观察。比如家长看到孩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时,既会“拭目以观”他的成长,也会提醒自己“静观其变”不过度干预。

我曾在团队项目中用过这个词。当时同事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案,虽然存在风险,但大家决定“拭目以观”结果。后来项目成功,这让我意识到:真正的信任往往需要给行动留出验证的时间。

成语背后藏着什么智慧?或许是提醒人们别急于下结论。就像去年社区改造计划刚公布时,反对声不少。半年后绿树成荫的新公园建成,原本质疑的居民纷纷感叹:“幸好当时没急着否定,现在真得刮目相看了。”
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拭目以观”有了新含义。面对网络热点事件,与其立即站队,不如让真相多“飞一会儿”。记得某明星绯闻刚爆出时,很多网友急着评论,结果三天后反转证据出现,当初激烈表态的人反而成了笑话。

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语境。它适合表达合理期待,而非盲目乐观。比如朋友说要戒掉熬夜习惯,你可以说“拭目以观”,但如果他说要三个月练成钢琴大师,这时候用这个词可能就显得不够诚恳了。

有个有趣的发现:当代年轻人更爱用“坐等吃瓜”这类网络用语,但“拭目以观”在正式场合依然不可替代。这让我想到语言就像流动的河——新词涌现,但经典表达始终承载着文化厚度。

下次遇到值得关注的事情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它既能表达你的关注度,又不会显得过于武断。就像等待春笋破土,既需要耐心守候,也要准备好为成长鼓掌。

拭目以观的造句

  1. 造句 此案又会否经美国干预而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?都不妨拭目以观。
  2. 造句 一切在变,变化无端,“鲁一变,至于道”,拭目以观。
  3. 造句 让我们拭目以观:美哉!伟哉!北京奥运!加拿大《环球华报》也发表评论指出,这是一个万众期待的日子。
  4. 造句 拉姆斯菲尔德们能否坚持这种勇气,从此收起那一套令自己也感到尴尬的论调,且请拭目以观之。
  5. 造句 李敖若能于三不朽中居其一,已足不枉其生,亦不虚其名,大家尚且拭目以观李敖于此台北市选战一役、是否真乃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。
  6. 造句 民进党内斗难以收拾,国亲合作也障碍重重,未来会如何发展呢?只能拭目以观。
  7. 造句 香港《大公报》的社论题为《人民币脱钩世界金融开新页》,文章写到,世界金融将由七月廿一日起进入新时代,其影响如何令人拭目以观之。
  8. 造句 唔,既然西萨彦岭的俄国西线作战集群已然被合围,那么宋长飞怎么打算,我与在座的各位也都是拭目以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