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uán dǎ jiǎo tī
成语解释:用拳打,用脚踢。形容痛打。
成语出处:元·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一折:“我便拳撞脚踢,也不怕他不死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打架
繁体字形:拳打脚踢
英文翻译:cuff and kick
拳:1.拳头:双手握拳。拳打脚踢。2.拳术:打拳。练拳。一套拳。几手好拳。太极拳。3.拳曲:老大娘拳着腿坐在炕上。
打:[dǎ]1.除去:打旁杈。2.舀取:打水。打粥。⑰买:打油。打酒。打车票。⑱捉(禽兽等):打鱼。⑲用割、砍等动作来收集:打柴。打草。⑳定出;计算:打草稿。打主意。成本打二百块钱。(21)做;从事:打杂儿。打游击。打埋伏。打前站。(22)做某种游戏:打球。打扑克。打秋千。(23)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:打手势。打哈欠。打嗝儿。打踉跄。打前失。打滚儿。打晃儿(huàngr)。(24)采取某种方式:打官腔。打比喻。打马虎眼。3.从:打这儿往西,再走三里地就到了。他打门缝里往外看。打今儿起,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。[dá]十二个为一打:一打铅笔。两打毛巾。[英dozen]
脚:[jiǎo]1.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,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。2.物体的最下部:山脚。墙脚。3.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:脚夫。脚行。[jué]同“角(jué)”。现多用角。
踢:抬起腿用脚撞击:踢球。踢毽子。小心牲口踢人。
“拳打脚踢”这个成语怎么用?举个栗子:老张的儿子把邻居家玻璃砸了,气得老张当场就要给他来套“拳打脚踢”,幸亏被孩子他妈拦住了。这里可不是真打人,而是形容家长在教育熊孩子时又急又气的状态。
有人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暴力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武侠小说里写“郭靖初遇黄蓉时,两人拳打脚踢过了二十招”,这里的打斗反而带着切磋的趣味。这说明语境不同,成语的冷暖色调也会变化。
我发现现代人用得最妙的,反而是职场场景。上周听同事吐槽:“新来的实习生把PPT改得面目全非,我差点隔着屏幕给他表演拳打脚踢。”这种虚拟化的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冲击力,又增添了幽默感。
再举个反差萌的例子:足球解说员激动地喊“红队前锋在三人包夹中拳打脚踢破门得分”。明明是形容激烈对抗,观众听着却热血沸腾。可见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的优势,特别适合需要快速传递动态的场景。
最后提醒大家:使用这类带动作的成语时,注意别让文字真的“打”到读者。就像做菜放辣椒,适量提味,过量伤身。下次想描述冲突场景时,试试用“拳打脚踢”替代平铺直叙,保准让文字活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