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á bān zuò shì
成语解释:装模作样,摆架子
成语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75回:“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、西沟灞,油嘴狗舌,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词,就拿班做势起来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拿班做勢
英文翻译:put on airs
拿:1.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、搬动(东西):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。把这些东西拿走。2.用强力取;捉:拿下敌人的碉堡。拿住一个小偷。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,这门课他拿得下来。3.掌握:拿权。拿事。这事儿你拿得稳吗?4.刁难;要挟:这件事谁都干得了,你拿不住人。5.装出;故意做出:拿架子。拿腔作势。6.领取;得到:拿工资。拿一等奖。7.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: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。碱搁得太多,把馒头拿黄了。8.引进所凭借的工具、材料、方法等,意思跟“用”相同:拿尺量。拿眼睛看。拿事实证明。9.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:别拿我开玩笑。
班:1.为了工作或学习等目的而编成的组织:大班。作业班。进修班。2.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:上班。晚班儿。值班。日夜三班。3.军队编制的基层单位,隶属于排。4.旧指戏班,也用于剧团的名称:班规。搭班。三庆班。5.a)用于人群:这班姑娘真有干劲。b)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:你搭下一班飞机走吧。公共汽车每隔四分钟就有一班。6.按排定的时间开行的:班车。班机。7.调回或调动(军队):班师。8.姓。
做:1.制造:做衣服。用这木头做张桌子。2.写作:做文章。3.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:做工。做事。做买卖。4.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:做寿。做生日。5.充当;担任:做母亲的。做官。做教员。做保育员。今天开会由他做主席。6.当做:树皮可以做造纸的原料。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。7.结成(某种关系):做亲。做对头。做朋友。8.假装出(某种模样):做样子。做鬼脸。做痛苦状。
势:1.势力:权势。人多势众。仗势欺人。2.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:来势。势如破竹。3.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:山势。地势。水势汹涌。4.政治、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:局势。大势所趋。5.姿态:手势。姿势。6.雄性生殖器:去势。
“拿班做势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它指的是故意摆架子、装腔作势的行为。比如办公室里新来的主管每天板着脸训人,其实业务能力还不如老员工,这时候同事私下就会嘀咕:“他也就是拿班做势罢了。”
为什么有人喜欢“拿班做势”?或许是因为缺乏安全感。就像中学时班里总有个爱显摆名牌球鞋的同学,明明家里条件普通,非要假装自己很阔气。这种伪装背后,往往藏着害怕被轻视的心理。但装出来的姿态就像纸灯笼,稍微遇到点真实考验就容易露馅。
现实中遇到“拿班做势”的人怎么办?有次朋友聚会,一个刚升职的哥们全程用英文接电话,其实我们明明在吃火锅。后来大家默契地转移了话题——与其当面拆穿,不如用包容化解尴尬。毕竟每个人成长阶段不同,给别人留点空间反而更显智慧。
“拿班做势”一定不好吗?倒也不尽然。比如新人教师初次站上讲台,挺直腰板讲课的样子虽然生硬,却是建立威信的必要过程。关键要看动机是出于责任还是虚荣。就像舞台演员的表演是工作需要,但生活中刻意模仿就会显得滑稽。
观察身边那些真正靠谱的人,反而最不爱摆谱。邻居张师傅修了二十年水管,工具箱里永远备着三种尺寸的密封胶。有次我家漏水,他穿着沾满泥点的工作服就来了,半小时解决问题后摆摆手说“这点小事”。这种朴实无华的专业精神,比任何故作姿态都有说服力。
与其花时间“拿班做势”,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。就像山间的竹子,空心的枝干反而能随风摇曳而不折。当我们足够了解自己的价值,自然不需要用夸张的表演来证明什么。毕竟,真实的姿态永远比刻意的人设更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