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āng
  • zuò
  • s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á qiāng zuò shì

成语解释:装模作样。
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,令人点了蜡烛,拿腔做势的抄写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装模作样

繁体字形:拿腔作勢

英文翻译:act affectedly

拿腔作势的意思

拿:1.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、搬动(东西):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。把这些东西拿走。2.用强力取;捉:拿下敌人的碉堡。拿住一个小偷。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,这门课他拿得下来。3.掌握:拿权。拿事。这事儿你拿得稳吗?4.刁难;要挟:这件事谁都干得了,你拿不住人。5.装出;故意做出:拿架子。拿腔作势。6.领取;得到:拿工资。拿一等奖。7.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: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。碱搁得太多,把馒头拿黄了。8.引进所凭借的工具、材料、方法等,意思跟“用”相同:拿尺量。拿眼睛看。拿事实证明。9.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:别拿我开玩笑。

腔:1.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:口腔。鼻腔。胸腔。腹腔。满腔热血。2.(腔儿)话:开腔。答腔。3.乐曲的调子:高腔。花腔。昆腔。唱腔儿。唱走了腔儿。4.说话的腔调:京腔。山东腔。学生腔。5.用于宰杀过的羊(多见于早期白话):一腔羊。

作:[zuò]1.劳动;劳作:精耕细作。作息制度。2.起:振作。枪声大作。3.写作;作品:著作。佳作。4.假装:作态。装模作样。5.当作;作为:过期作废。6.进行某种活动:同不良倾向作斗争。自作自受。7.同“”。[zuō]作坊:小器作。

势:1.势力:权势。人多势众。仗势欺人。2.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:来势。势如破竹。3.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:山势。地势。水势汹涌。4.政治、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:局势。大势所趋。5.姿态:手势。姿势。6.雄性生殖器:去势。

成语评论

拿腔作势”这个词,乍一听有点陌生,但仔细想想,生活中其实处处能见到它的影子。比如办公室里,有人明明对项目一知半解,却故意拖着长音说:“这个方案嘛——需要从战略层面重新梳理。”边说边用手指敲桌面,仿佛在演电视剧里的高管。这种端着架子说话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“拿腔作势”。

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做?核心原因或许藏在人性里。当人缺乏底气时,容易用夸张的语调或动作来掩饰不安。就像新手司机刚上路时,总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、握紧方向盘,生怕别人看出自己的紧张。但这种刻意表现,反而容易露出马脚。

有个有趣的例子:朋友家的孩子刚学会用成语,有天突然叉着腰说:“吾观此局棋,胜负已定矣!”全家人憋笑到内伤。孩子未必真懂文言文,只是模仿电视剧里的台词腔调。这提醒我们:拿腔作势往往源于对某种形象的向往,就像小孩向往成为“大人”。

不过换个角度看,适度的“拿腔作势”未必全是坏事。记得刚入职时,前辈教过我:“见客户时要稍微挺直腰,说话慢半拍。”这种有意识的表达调整,其实是在建立专业形象。关键在于把握分寸——就像往茶里加糖,适量能提味,过量就齁嗓子。

观察发现,最受欢迎的人往往具备“反差萌”。某位大学教授在讲台上引经据典,下课后却会和学生聊最新的手游攻略。这种真实与专业的自如切换,比始终端着架子更有感染力。毕竟,真诚才是人际交往的硬通货。

下次遇到拿腔作势的人,不妨多些理解。或许对方正在经历转型期的阵痛,就像学步的雏鸟扑棱翅膀。我们可以像照镜子那样提醒自己:最好的状态,是既有专业素养,又保有本真性情。毕竟,真正让人信服的,从来不是夸张的腔调,而是言行背后的真材实料。

拿腔作势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在会上拿腔作势,讨厌死了。
  2. 造句 站在讲台上,他拿腔作势地学老师讲课,乐得同学们哄堂大笑。
  3. 造句 事实上,这个在听证会上拿腔作势、哭哭啼啼的丰乳肥臀的金发女人,绝不是省油的灯.
  4. 造句 那些人拿腔作势的,我真瞧不上眼.
  5. 造句 贾乡长拿腔作势地婉拒了几次,架不住他再三邀请,最后终于答应第二天晚上接受邀请。
  6. 造句 臭小子,老娘跟你说是看得起你,你还敢拿腔作势,信不信我现在就葬了你啊啊啊!
  7. 造句 看你的武学修为,也不似是无名之辈,趁早收起你的拿腔作势,再做如此倚门卖笑之态,不过徒然叫本帅看不起你!
  8. 造句 韩铜拿腔作势的道,“我铁衣坊可是几十年的老字号,乃是当年韩家的老祖宗创建的,在剑川城里乃至整个江湖上,都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,容不得你泼脏水!”。
  9. 造句 对待群众,耍惯了大爷脾气,板惯了晚娘面孔,拿腔作势,官架子十足。
  10. 造句 而越是在上官面前奴颜媚骨的官,在下属和黎民百姓面前越是腆着肚子拿腔作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