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í dāo dòng zhàng
成语解释:持:拿。杖:木棒。指动武。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4回:“谁闹来着?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,倒说别人闹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打架
繁体字形:持刀動杖
英文翻译:resort to force
持:1.拿着;握着:持枪。2.保守住:维持。持久。3.掌握;料理:主持。勤俭持家。4.挟制:挟持。胁持。5.对抗:相持不下。
刀:1.切、割、削、砍、铡用的工具,一般用钢铁制成:菜刀。镰刀。铡刀。铣刀。一把刀。2.用于劈或刺的兵器:大刀。朴刀。刺刀。3.形状像刀的东西:冰刀。双刀电闸。4.计算纸张的单位,通常一百张为一刀。5.姓。
动:1.(事物)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(跟“静”相对):流动。风吹草动。你坐着别动。2.“働”是“劳动”的“动(動)”的异体字。3.改变(事物)原来的位置或样子:搬动。挪动。改动。动用。兴师动众。4.使用;使起作用:动笔。动手。动脑筋。5.触动(思想感情):动心。动怒。动了公愤。6.感动:动人。不为亲情所动。7.吃;喝(多用于否定式):这病不宜动荤腥。他向来不动酒。8.动不动;常常:动辄得咎。影片一经上演,观众动以万计。
杖:1.拐杖;手杖:扶杖而行。2.泛指棍棒:擀面杖。拿刀动杖。
嘿,各位看官,今天咱们来唠唠“持刀动杖”这个成语。说白了,这词儿一听就带火药味,形容人抄家伙要干架的架势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都啥年代了,谁还真的抡刀舞棍啊?您别说,生活中还真能找到“持刀动杖”的影子!
举个栗子,老王家的俩熊孩子抢游戏机,一个抄起扫帚,一个举着晾衣杆,这不就是“持刀动杖”的迷你版嘛!这时候老妈端着果盘进屋:“咋的?要拍武侠片啊?”全家人噗嗤一笑,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破功。您瞅瞅,冲突不一定真动手,关键看怎么化解。
哎,这儿有个问题:为啥老祖宗要造这么个血腥的成语?要我说啊,古人这是在提醒咱:动手动脚解决不了问题!您看《三国演义》里张飞动不动就要和人拼命,最后咋样?不还是吃了冲动的亏?所以这个成语啊,就是个活生生的警示牌。
说到这儿,咱换个场景。办公室小李和小陈争项目,俩人拍桌子瞪眼,跟要掐架似的。隔壁工位的老赵慢悠悠来一句:“二位这是要持刀动杖啊?要不我给你们找两把裁纸刀?”逗得全组人哈哈大笑。您发现没?用幽默化解矛盾,可比抄家伙高明多了!
不过话分两头说,这成语有没有其他用法?您别说还真有!前几天看历史纪录片,解说员说:“明朝末年,各地起义军持刀动杖,揭开了改朝换代的序幕。”这里就用来形容大规模武装对抗。所以说啊,同一个成语,小到家庭拌嘴,大到历史变革,都能派上用场。
最后给各位提个醒儿:遇到矛盾别急着“持刀动杖”,咱可以学学太极的以柔克刚。就像我奶奶常说的:“舌头比牙齿活得久呢!”您品,您细品,这话是不是比抄家伙有智慧多了?下回遇到事儿,记得先深呼吸,咱有话好好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