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í lù bǎo wèi
成语解释:持;保持;禄:薪俸;位:职位。指为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或有过失不肯离职
成语出处:宋·王楙《野客丛书·班范议论》:“持禄保位,被阿谀之机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官场
繁体字形:持禄保位
英文翻译:Holding position
持:1.拿着;握着:持枪。2.保守住:维持。持久。3.掌握;料理:主持。勤俭持家。4.挟制:挟持。胁持。5.对抗:相持不下。
禄:1.古代称官吏的俸给:俸禄。高官厚禄。无功受禄。2.姓。
保:1.保护;保卫:保健。保家卫国。2.保持:保温。保鲜。3.保证;担保(做到):保质保量。保你一学就会。4.担保(不犯罪、不逃走等):保释。取保候审。5.保人;保证人:作保。交保。6.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参看〖保甲〗。7.姓。
位:1.所在或所占的地方:部位。座位。各就各位。2.职位;地位:名位。3.特指君主的地位:即位。在位。篡位。4.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:个位。百位。十位数。5.用于人(含敬意):诸位。各位。家里来了几位客人。6.姓。
哎,大伙儿听说过“持禄保位”这个成语吗?说白了就是当官儿的为了保住俸禄和官位,宁可啥事也不干,生怕捅娄子。您可能会问,这种心态到底有啥具体表现?举个栗子啊,唐朝有个宰相叫苏味道,碰到难事儿就说“模棱两可”最稳妥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”吗?
那问题来了,为啥古代官员这么爱“持禄保位”?您琢磨啊,古代官场动不动就掉脑袋,搞得人做事畏首畏尾。就像宋朝的“三旨相公”王珪,上朝只会说“取圣旨”“领圣旨”“得圣旨”,整得跟复读机似的——您说这种明哲保身的套路,是不是跟现在某些单位里“不签字、不表态、不背锅”的职场老油条有异曲同工之妙?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毛病真就改不了吗?我看未必。拿明朝海瑞举例,这位老兄宁可抬着棺材骂皇帝也要说真话。虽然结局不咋地,但人家这种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的精神,可比那些混日子的强太多了。所以啊,关键还得看个人选择,您说是这个理儿不?
说实在的,现在职场上“持禄保位”的现象也挺常见。比如我有个朋友在国企当小主管,每次开会都跟泥鳅似的滑不溜手,生怕提建议会得罪人。这要搁在创业公司啊,早被老板请去喝西北风了。不过您别说,这种“安全第一”的生存哲学,在体制内还真能混得风生水起。
依我看呐,要破解这个困局还得从制度着手。就像当年商鞅变法搞的军功爵位制,干得好就升官发财,这不比躺着混日子强?现在有些企业搞的OKR考核、项目分红,不也是这个道理嘛。所以说啊,与其纠结怎么“保位”,不如想想怎么把工作干漂亮了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儿,咱普通人虽然不混官场,但也要警惕这种“躺平”心态。您看那些行业大牛,哪个不是敢想敢干的?就像我常跟团队说的,宁肯试错摔跟头,也别当个只会盖章的木头人。毕竟这年头啊,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,您说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