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ái dòng shòu è
成语解释:挨:遭受。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0回:“妈妈这一辈子,想来还不致挨冻受饿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生活贫困
繁体字形:挨凍受餓
英文翻译:suffer from cold and hunger
挨:[āi]1.靠近;紧接着:他家挨着工厂。学生一个挨一个地走进教室。2.顺着(次序):把书挨着次序放好。挨门挨户地检查卫生。[ái]1.遭受;忍受:挨饿。挨了一顿打。2.困难地度过(岁月):苦日子好不容易挨过来了。3.拖延:他舍不得走,挨到第二天才动身。
冻:1.(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)遇冷凝固:不冻港。缸里的水冻了。白菜要抢收入窖,不能让它冻坏。2.汤汁等凝结成的半固体:肉冻儿。鱼冻儿。3.受冷或感到冷:今天衣服穿少了,真冻得慌。4.机体的组织由于温度过低而受损伤:冻害。我的脚冻了。5.姓。
受:1.接受:受贿。受教育。受到帮助。2.遭受:受灾。受批评。受委屈。3.忍受;禁受:受不了。受得住。4.适合:受吃(吃着有味)。受看(看着舒服)。受听(听着入耳)。
饿:1.肚子空,想吃东西(跟“饱”相对):饥饿。饿虎扑食。肚子很饿。2.使挨饿:牲口多拉几趟不要紧,可别饿着它。
哎哟喂,说到“挨冻受饿”这个成语,大伙儿可能会想到古代穷苦百姓的日子。比如说《水浒传》里的林冲发配沧州那段,大雪天里破庙漏风,饿得前胸贴后背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白天喝凉水充饥,晚上裹麻布挡寒”吗?这时候肯定有人想问: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古代故事里啊?
嘿!还真不是!就拿咱隔壁老张家的经历来说吧。前年他创业失败那会儿,为了省钱交房租,愣是啃了一个月馒头配咸菜,冬天暖气都舍不得开。他自己都说:“那日子过得,比电视剧里演的还惨!”你看,这不就是现代版的“挨冻受饿”吗?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多了,真要遇上难处,社区送温暖的队伍可比古时候强百倍。
有朋友可能会嘀咕:这成语跟“饥寒交迫”有啥区别?其实啊,就像炒菜放盐和酱油,虽然都是调味料但用法不同。“挨冻受饿”更强调同时承受两种痛苦,像极了咱们常说的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。举个栗子,疫情期间有些小餐馆既要交房租又没客人,老板们真是“前脚愁水电费,后脚愁买菜钱”,这双重压力可不就是活生生的现代诠释?
不过依我看呐,现在年轻人说的“吃土”倒是有新意。虽说钱包空了只能“吃土”是夸张,但和“挨冻受饿”比起来,少了点真实的艰辛感。毕竟现在有外卖小哥风雨无阻送餐,真要饿着了,手机点几下热乎饭就上门,这放在三十年前可不敢想。
话说回来,最近看新闻说有些山区孩子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,书包里就揣俩冷土豆当午饭。这种场景让“挨冻受饿”突然变得具象起来。不过好在现在扶贫政策给力,越来越多的爱心午餐项目落地,让人看着心里暖和。所以说啊,困难都是暂时的,办法总比问题多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