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uī gǔ lì suǐ
成语解释:同“敲骨吸髓”。喻残酷搜括民财。
成语出处:唐·陆贽《论长吏以增户加税辟田为课绩》:“今或重困疲羸,力求附益,捶骨沥髓,隳家取财,苟媚聚敛之司,以为仕进之路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残酷剥削
繁体字形:搥骨瀝髓
英文翻译:Chugulipith
捶:用拳头或棒槌敲打:捶背。捶衣裳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沥:1.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:沥血。2.一滴一滴落下的液体:余沥。
髓:1.骨头里像脂肪的东西:骨髓。敲骨吸髓。2.像髓的东西:脑髓。石髓。3.事物的精华部分:精髓。神髓。4.植物茎的中心部分。
哎哟,锤骨沥髓这成语听起来挺狠的对吧?说白了就是形容剥削压榨到了极点,连骨头里的油水都要敲出来。比如咱可以说:"旧社会地主收租子那叫一个捶骨沥髓,农民种地的收成十成里有九成都得上交。"你看,这不就把剥削的狠劲儿说透了吗?
不过问题来了,这个成语现在还能用吗?其实啊,现在更多是用来比喻某些行业过度压榨员工的情况。比如说:"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被吐槽是捶骨沥髓,年轻人直呼身体被掏空。"你品,你细品,这比喻是不是特贴切?
那有没有类似的成语呢?别说,还真有个"敲骨吸髓"。但仔细琢磨的话,"捶骨沥髓"更强调持续性压榨,就像用锤子反复敲打直到榨干最后一滴油水。这让我想起老家榨菜籽油的场景——菜籽要经过反复捶打才能出油,可不就是现代版的"捶骨沥髓"么?
不过话又说回来,用这种成语得看场合。比如要批评企业过度加班,说"老板这是要捶骨沥髓啊"比直接骂人更有文化味儿。但要是跟长辈聊天突然冒这个成语,人家可能以为你在讲恐怖故事呢!所以啊,关键得看语境。
依我看,这个成语最大的魅力在于画面感。你想想,骨头被捶得碎碎的,还要把骨髓沥出来,这不比单纯说"压榨"更有冲击力?现代社会虽然不兴肉体剥削了,但精神层面的"捶骨沥髓"其实更隐蔽。比如某些培训机构忽悠家长报班,可不就是在榨取教育焦虑的"精神骨髓"么?
最后说句实在话,成语用好了是锦上添花,用不好就是画蛇添足。关键是要让听众能get到你想表达的那个味儿。就像做菜放盐,少了没滋味,多了齁得慌,这个度啊,可得仔细拿捏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