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uí gǔ lì suǐ
成语解释:槌:同“捶”,敲打;沥:滴;髓:骨髓。敲碎骨头来吸骨髓。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
成语出处:宋·陆九渊《与宋漕》:“贪吏并缘,侵欲无艺,槌骨沥髓,民不聊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残酷剥削
繁体字形:槌骨瀝髓
英文翻译:Mallet bone drain
槌:敲打用的棒,大多一头较大或呈球形:棒槌。鼓槌儿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沥:1.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:沥血。2.一滴一滴落下的液体:余沥。
髓:1.骨头里像脂肪的东西:骨髓。敲骨吸髓。2.像髓的东西:脑髓。石髓。3.事物的精华部分:精髓。神髓。4.植物茎的中心部分。
哎哟喂,今儿咱们来聊聊“槌骨沥髓”这成语,听着是不是有点儿血腥?别慌!说白了,它其实就是比喻剥削压榨到了极点,连骨头里的骨髓都不放过。这词儿啊,老早就在古文里蹦跶了,比如《后汉书》里就提到过“槌骨沥髓,民不堪命”——你品,你细品,这不就是把人逼到绝路的节奏吗?
那问题来了: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?嘿,当然能用!比如你朋友吐槽公司加班太狠,张口就能来一句:“我们老板简直是槌骨沥髓,项目做完人都瘦了三斤!”是不是画面感直接拉满?不过啊,这种表达一般用在比较夸张的场合,可别随便对着领导说啊,小心饭碗不保!(手动狗头)
话说回来,为啥古人会用这么狠的词儿?我琢磨着吧,古代底层老百姓日子确实苦,遇到贪官污吏,那真是连骨头渣子都被榨干净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成语也侧面反映了咱们文化里对“公平”的执念——谁欺负人,老百姓心里门儿清,早晚得用语言给它钉在耻辱柱上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你瞅瞅现在某些网红带货,东西卖得死贵质量还差,粉丝的钱包被掏空,这不就是新时代的“槌骨沥髓”吗?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消费者也学精了,韭菜没那么好割喽!
最后插句个人观点哈:语言真是面照妖镜,像“槌骨沥髓”这种词儿,用好了能一针见血,用岔了容易变阴阳怪气。好在现在法治社会进步了,真敢这么干的人,早被法律收拾得服服帖帖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