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iào shé gǔ chún
成语解释:炫耀口才,夸夸其谈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9回:“妆女的呈娇献媚,令人消魂;耍丑的掉舌鼓唇,令人捧腹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夸夸其谈
繁体字形:掉舌皷脣
英文翻译:To lose one's tongue and lips
掉:1.落下:掉泪。2.减损,消失:掉色。掉价儿。3.遗失,遗漏:这一行掉了两个字。4.回转(zhuǎn):掉头。掉转。5.摇摆,引申为卖弄,耍:掉文。掉俏。掉以轻心。掉臂而去。6.对换:掉包。掉换。7.落在后面:掉队。8.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:改掉。戒掉。
舌:1.像舌头的东西:帽舌。火舌。2.铃或铎中的锤。
鼓:1.打击乐器,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,中间空,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:腰鼓。手鼓。花鼓。2.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石鼓。蛙鼓。耳鼓。3.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;敲:鼓琴。鼓掌。4.用风箱等扇(风):鼓风。5.发动;振奋:鼓动。鼓励。鼓舞。鼓起勇气。6.凸起;胀大: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。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。7.形容凸起的程度高:钱包很鼓。口袋装得鼓鼓的。8.姓。
唇: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。通称嘴唇。
哎哟,你别说,“掉舌鼓唇”这成语听着就带劲儿!比如老张在村口大树下讲三国,那叫一个唾沫横飞,手舞足蹈,乡亲们听得直拍大腿。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到底是夸人还是损人啊?其实得看场合——要是老师上课讲得眉飞色舞,学生听得津津有味,这不就是妥妥的褒义嘛!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菜市场王大妈跟摊主砍价,那嘴皮子叭叭的,愣是把五块钱的萝卜砍到三块五。旁边李大爷看乐了:“你这掉舌鼓唇的功夫,不去当外交官都屈才!”这里既夸了她能说会道,又带着点儿调侃的幽默劲儿。
这时候问题又来了:现在都网络时代了,耍嘴皮子还有啥用?嘿,你还真别说!上周公司开会,实习生小刘靠着三寸不烂之舌,硬是把个要黄的项目给盘活了。主管当场拍板:“这小子掉舌鼓唇的本事,放谈判桌上绝对是把好手!”这说明啥?再高科技的时代,会说话的人照样吃香。
不过咱得掰扯清楚,掉舌鼓唇和油嘴滑舌可不是一码事。你看电视剧里和珅拍乾隆马屁,那叫阿谀奉承;而诸葛亮江东舌战群儒,那才叫真本事。说到底,关键得看这话里有没有真材实料,就像老话说的“话糙理不糙”。
个人觉着吧,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“社恐”,其实练练口才真不亏。上次同学聚会,阿强能把旅游经历说得跟电影似的,大伙儿听得忘了动筷子。这种掉舌鼓唇的能耐,往小了说能活跃气氛,往大了说搞不好能谈成买卖呢!不过得记住,话说得再漂亮,也得配上实际行动才靠谱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