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ǐ qiè sì zhà
成语解释:抓住人家过错,等待机会来陷害。
成语出处: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有掎挈伺诈,权谋倾覆,以相颠倒,以靡敝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抓小辫子
繁体字形:掎挈伺詐
英文翻译:Pull out a trap
掎:1.拉住;拖住。引申为牵制。2.通“倚(yǐ)”。支撑。
挈:1.举起;提起:提纲挈领。2.带;领:扶老挈幼。
伺:[sì]侦察;守候:窥伺。伺机。[cì]1.〔伺候〕2.旧指侍奉或供役使。3.照料:伺病人。
诈:1.欺骗:欺诈。诈财。诈取。兵不厌诈。2.假装:诈降。诈死。3.用假话试探,使对方吐露真情:他是拿话诈我,我一听就知道。
“掎挈伺诈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意思。它原本的意思是指抓住别人的小辫子,然后等待机会用欺诈手段攻击对方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假设同事A发现同事B偷偷用了公司的打印机打印私人文件,但A没有直接指出问题,而是默默记下来,等到B和自己竞争晋升时,突然把这件事捅出来。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“掎挈伺诈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用这么绕弯子的方式处理问题呢?其实这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博弈心理。就像下棋时故意露出破绽引诱对手进攻一样,有些人觉得“收集把柄”能让自己在关键时刻掌握主动权。但这种做法真的聪明吗?我见过一个真实案例:两位邻居因为停车位争吵,一方偷偷录下对方骂人的视频,却在调解时被揭穿录音不完整,反而失去了大家的信任。
换个角度想,这种行为背后其实藏着不安全感。就像小时候考试时总想偷瞄别人试卷的同学,表面看是在找别人毛病,实际上可能对自己能力不够自信。工作中我也遇到过类似的同事,他们花费大量精力观察别人的失误,反而耽误了自己真正重要的工作进展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个成语也给我们提了个醒。与其费心盯着别人的过错,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提升上。就像打篮球时,总想着怎么盖别人帽的球员,往往容易漏掉自己该防守的人。生活中遇到摩擦时,直接沟通往往比暗中较劲更有效率——毕竟,揣着别人的把柄过日子,自己心里也不轻松啊。
最后分享个有趣的观察:那些习惯“掎挈伺诈”的人,往往也是最早被孤立的。就像狼人杀游戏里总想套路别人的玩家,几轮下来大家都会防着他。与其在人际关系里当个“侦察兵”,不如试着做个坦诚的“建设者”,这样的生存智慧或许更长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