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ē
  • qiè
  • tàn
  • ná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ē qiè tàn náng

成语解释:盗窃箱笼等财物。同“揭箧担囊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酷吏传序》:“虽云固矣,而犹逾坦掘冢,揭箧探囊,死者于前,盗者于后,何者?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揭箧探囊

英文翻译:Uncovering the trunk and exploring the bag

揭箧探囊的意思

揭:[jiē]1.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,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:揭锅。揭幕。2.使隐瞒的事物显露:揭露。揭发。揭底。揭穿。揭短。揭晓。3.高举:揭竿而起。4.标示:揭橥(zhū)(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,引申为标志。亦作“揭著”)。揭示。5.扛,持。6.姓。[qì]提起衣裳:揭衣涉水。

箧:小箱子:书箧。藤箧。行箧。

探:1.试图发现(隐藏的事物或情况):探矿。探路。探口气。试探。钻探。2.做侦察工作的人:密探。敌探。3.看望:探望。探亲。探病。4.向前伸出(头或上体):探头探脑。行车时不要探身窗外。5.过问:探闲事。

囊:[náng]1.袋子:布囊。2.像袋子的东西:胆囊。3.用袋子装:囊沙。[nāng]〔囊膪〕猪胸腹部又肥又松的肉。膪(chuài)。

成语评论

揭箧探囊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形容的是偷窃行为,字面意思是“掀开箱子、伸手掏口袋”。但现实中,它的用法可能更广泛——比如形容用不光明的手段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下面通过几个例子,帮你更直观地理解。

假设有个同事偷偷复制了你的项目方案,稍作修改后抢先汇报给领导。你可以说:“他这种行为简直是揭箧探囊,完全践踏了团队合作的底线。”这里不仅指偷窃成果,更强调了破坏信任的行为本质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批评小偷吗?”当然不是。比如家长教育孩子时可以说:“考试靠偷看答案就像揭箧探囊,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。”这里延伸到了“自欺欺人”的层面,说明成语的适用范围其实很广。

我发现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在数字时代更显重要。比如某些网红账号抄袭他人创意,虽然没偷实物,但本质上仍是“揭箧探囊”。这种文化剽窃行为,损害的不仅是原创者权益,更会扼杀整个社会的创造力。

再举个历史典故的应用场景。如果朋友总想走捷径获取成功,你可以提醒:“《庄子》里说的揭箧探囊之辈,看似聪明实则自毁长城。”用古语劝诫,既保留文化韵味,又能引发对方深思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带有强烈批判色彩。使用时要注意场合——比如在正式报告中建议改用“不当获利”等中性表述,而在朋友间交流时,它的冲击力反而能更好传达态度。

语言是流动的,我认为这个成语可以拓展到新领域。比如在讨论数据安全时,可以说:“黑客攻击本质上是电子时代的揭箧探囊。”这样既保留传统智慧,又能让古老词汇焕发新生。

理解成语的关键在于抓住本质。无论是偷实体物品还是窃取创意,只要是未经允许的掠夺行为,都可以视为“揭箧探囊”的现代演绎。学会这种思维方式,你会发现成语远比字典解释的更有生命力。

"揭箧探囊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