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ān jīn bō liǎng
成语解释: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。
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8卷:“如今这些贪人,拥着娇妻美妾,求田问舍,损人肥已,搬斤播两,何等肚肠!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盘剥克扣
繁体字形:搬斤播兩
英文翻译:haggle over every ounce
搬:1.移动物体的位置(多指笨重的或较大的):搬运。搬砖。把保险柜搬走。把小说里的故事搬到舞台上。2.迁移:搬迁。搬家。他家是从南城搬来的。
斤:1.市制质量单位。10两为1斤,100斤为1担。1斤原为16两,后改为10两,合500克。2.古时砍伐树木的工具。
播:1.传播;传扬:广播。播音。电台正在播重要新闻。2.播种:条播。点播。夏播。播了两亩地的麦子。3.迁移;流亡:播迁(迁徙)。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哎哟喂,今天咱们来唠唠“搬斤播两”这个成语。你肯定听过这个词吧?但具体啥意思,用对了没?先不急着下结论,咱先看个例子。
比如菜市场里张大妈跟摊主砍价:“这白菜一块五一斤?旁边摊子才一块四毛八!你这秤准不准啊?”摊主翻了个白眼:“您这搬斤播两的功夫,真该去当会计!”(你品你细品,这斤斤计较的劲儿,活脱脱就是成语本尊啊)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那这个词只能用在钱的事儿上吗?”嘿,还真不是!公司开项目会,老李拿着方案挑刺:“PPT字体大了一号浪费墨水,会议桌多摆了两把椅子占空间...”领导直接打断:“别搬斤播两了,先把产品原型做出来!”(瞧见没?时间精力这种隐形资源,照样能搬能播)
说到这儿,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。前两天朋友装修新房,为选瓷砖在三家店比了八回价,最后省下两百块,打车费倒花了三百五。这算不算现代版搬斤播两?(咱就是说,算计过头反而容易亏本啊)
不过话说回来,凡事都有两面性。隔壁王叔买菜从来不问价,结果被坑了三年都没发现。要我说啊,该较真时别含糊,该放手时别较劲,就像炒菜放盐——少则无味,多则齁嗓子。各位老铁觉得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最后送大家个小贴士:下次遇到搬斤播两的人,不妨学学超市电子秤——该显示多少就显示多少,既不缺斤短两,也不多给半分。毕竟生活不是做数学题,算得太精反而容易把自己绕进去,您说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