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qí qǔ jiàng
成语解释: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形容勇猛善战。
成语出处:《吴子 料敌》:“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,力轻抗鼎,足轻戎马,搴旗取将,必有能者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搴旗取將
英文翻译:pull up enemy flags and behead enemy generals on the battle field
搴:拔取:搴旗。
旗:1.旗子:国旗。红旗。挂旗。2.指八旗:汉军旗。3.属于八旗的,特指属于满族的:旗人。旗袍。4.八旗兵驻屯的地方,现在地名沿用:正黄旗。5.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,相当于县。6.姓。
取:1.拿到手里:取款。取行李。把电灯泡取下来。2.得到;招致:取乐。取暖。自取灭亡。3.采取;选取:取道。录取。可取。给孩子取个名儿。4.姓。
将:[jiāng]1.副词。就要;快要:天将下雨。2.介词。把;拿:将革命进行到底。将功赎罪。3.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:将军。4.带领;搀扶:将幼弟而归。扶将。5.做:慎重将事。6.休养;调养:将养。7.文言副词。又;且:将信将疑。8.助词。表示动作的开始:赶将上去。[jiàng]1.军衔名。将官。在校之上。2.泛指军官:将士。损兵折将。3.带;率领:将兵。[qiāng]请;希望:《将进酒》。
“搴旗取将”这个词听起来像古代战场上的场景,但它和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关系?举个例子:一家初创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通过精准定位用户需求,快速推出爆款产品,最终成功抢占行业龙头地位——这算不算现代版的“搴旗取将”?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打仗的成语形容商业竞争?”其实这里藏着思维模式的迁移。古代战场夺取军旗象征击溃敌方核心,现代商战中突破技术壁垒或占领用户心智同样具有战略价值。就像某手机品牌突破芯片封锁时,业内人士评价:“这次技术突围简直是科技界的搴旗取将。”
在个人成长领域,这个成语同样适用。比如备考研究生的张同学,在最后三个月集中攻克薄弱学科,最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录取。他的导师点评道:“这种精准突破薄弱环节的学习策略,颇有几分搴旗取将的智慧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“搴旗取将”和“擒贼先擒王”有什么区别?前者强调夺取标志性成果,后者侧重解决关键人物。就像篮球比赛中,前者好比球队打破对手的招牌战术,后者类似重点防守明星球员。这种细微差别让汉语成语更具表现力。
从个人视角观察,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变体随处可见:短视频创作者争夺流量高地、新能源车企竞逐续航里程纪录、科研团队冲刺专利数量排名……这些场景都在诠释着“目标明确、集中突破”的行动哲学。或许我们不必真的去夺旗擒将,但那种锁定目标全力以赴的精神永远值得借鉴。
当遇到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时,不妨自问:我的“旗”在哪里?哪个“将”能扭转战局?这种思考方式往往能帮我们找到突破口。就像登山者选择最陡峭的路线登顶,虽然困难重重,但登顶时刻的成就感正是对“搴旗取将”的最佳注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