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qí zhǎn jiàng
成语解释: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
成语出处:《吴子·料敌》:“然则一军之中,必有虎贲之士,力轻抗鼎,足轻戎马,搴旗斩将,必有能者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英勇善战
繁体字形:搴旗斬將
英文翻译:pull up enemy flags and behead enemy generals on the battle field
搴:拔取:搴旗。
旗:1.旗子:国旗。红旗。挂旗。2.指八旗:汉军旗。3.属于八旗的,特指属于满族的:旗人。旗袍。4.八旗兵驻屯的地方,现在地名沿用:正黄旗。5.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,相当于县。6.姓。
斩:1.砍:斩草除根。披荆斩棘。斩断侵略者的魔爪。2.比喻敲竹杠;讹诈。3.姓。
将:[jiāng]1.副词。就要;快要:天将下雨。2.介词。把;拿:将革命进行到底。将功赎罪。3.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:将军。4.带领;搀扶:将幼弟而归。扶将。5.做:慎重将事。6.休养;调养:将养。7.文言副词。又;且:将信将疑。8.助词。表示动作的开始:赶将上去。[jiàng]1.军衔名。将官。在校之上。2.泛指军官:将士。损兵折将。3.带;率领:将兵。[qiāng]请;希望:《将进酒》。
“搴旗斩将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古代战场上的大场面。它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拔掉敌人的旗帜、斩杀敌方将领,形容作战勇猛、立下显赫战功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赵云单骑救主时,若有人夸他“真乃搴旗斩将之才”,就是在说他既能突破重围,又能击溃敌军核心力量。
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战争场景吗?当然不是!现在职场竞争、体育比赛中也能灵活使用。比如某科技团队研发出突破性技术,媒体可能评价:“他们这次真正实现了行业内的搴旗斩将——既攻克技术壁垒,又超越了头部企业。”这里把“旗帜”比作技术难关,“将领”象征行业领先者,画面感立刻鲜活起来。
为什么古人用“搴旗”和“斩将”并列?背后藏着军事智慧。拔旗能让敌军失去指挥标志,斩将则直接摧毁指挥系统,双重打击效果叠加。就像现代商战中,既要抢占市场高地(搴旗),又要精准打击竞争对手的核心业务(斩将),这种战略思维至今仍适用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“擒贼先擒王”有什么区别?虽然都强调打击核心,但“搴旗斩将”更侧重同时破坏对方的指挥体系和士气象征。好比足球比赛中,既要防住对方前锋(斩将),又要破坏他们的战术阵型(搴旗),这才是全面压制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传递的主动性。不同于被动防御,“搴旗斩将”透着主动出击、直击要害的魄力。就像创业者面对行业巨头时,与其在别人制定的规则里打转,不如另立旗帜、开辟新战场,这或许是对这个古老成语的现代诠释。
当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这个词,不妨多想想它的多层含义。无论是解决工作难题时突破关键节点,还是在学习中攻克重点难点,其实都在进行不同形式的“搴旗斩将”。重要的是保持那份直面核心问题的勇气,以及精准发力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