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ī jiān fā fú
成语解释:摘:通“擿”,揭发;发伏:检举;伏:隐藏。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
成语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宣帝纪》:“真摘奸发伏如神,皆此类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摘奸发伏
英文翻译:Pick up the traitors
摘:1.取(植物的花、果、叶或戴着、挂着的东西):摘梨。摘一朵花。摘帽子。把灯泡摘下来。2.选取:摘要。摘录。从全文中摘了一段。3.摘借:摘了几个钱救急。
奸:1.奸诈:奸笑。奸计。老奸巨猾。2.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:奸臣。3.出卖国家、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:汉奸。内奸。为党除奸。4.自私;取巧:藏奸耍滑。这个人才奸哪,躲躲闪闪不肯出力。5.奸淫:通奸。强奸。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伏:1.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伏案。伏在桌子上。2.低下去:起伏。此起彼伏。3.隐藏:潜伏。伏击。昼伏夜出。4.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伏。初伏。三伏天。每伏十天。5.屈服;低头承认;被迫接受:伏诛。6.使屈服;降伏:降龙伏虎。7.姓。8.伏特的简称。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,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。
“摘奸发伏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的意思其实很实用——指的是揭露隐藏的坏人和坏事。比如在职场中,一名审计员发现公司账目有问题,他顶着压力层层追查,最终揪出了高层贪腐的真相。这时候可以说:“他摘奸发伏的勇气,不仅保护了公司利益,也让团队重新信任了公平规则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需要摘奸发伏?装作不知道不是更省事吗?”其实,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一条朴素的逻辑:如果人人都对问题视而不见,小隐患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。比如社区里有人长期乱倒垃圾,邻居们起初觉得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,结果引来老鼠蚊虫,整个片区环境恶化。直到一位住户拍照举报、联系物业清理,才恢复了整洁。这种“小事”恰恰说明:摘奸发伏不仅是英雄行为,更是普通人在日常中维护规则的积极选择。
再来看个历史故事。明朝海瑞任知县时,发现当地豪强私占农田、欺压百姓。他顶着被报复的风险,带着衙役丈量土地、重划田界,最终把证据摊在公堂上。百姓后来评价他:“海大人这是真正的摘奸发伏,把地底下的脏东西全翻出来晒了太阳。”这个例子有趣在哪儿呢?它揭示了一个关键点:摘奸发伏不仅需要胆量,更需要扎实的调查和清晰的逻辑,否则可能变成“胡乱猜疑”。
我个人一直觉得,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精神。比如现在很多企业有匿名举报渠道,这就是在制度层面鼓励摘奸发伏。但更重要的是,我们每个人是否能培养“善意监督”的意识——发现问题时,不急着站队批判,而是先冷静求证;确认真相后,不因怕麻烦而沉默。就像小区物业公示栏贴出维修费明细,业主愿意花十分钟核对数据,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参与“微观层面的摘奸发伏”。
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后汉书》,原本形容官员明察秋毫。但今天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“降维使用”:朋友圈看到谣言顺手查证、工作中发现流程漏洞及时反馈,甚至提醒朋友别轻信诈骗短信。这些小事积累起来,会让“摘奸发伏”从历史书上的大词,变成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