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ò jiān fā fú
成语解释:揭露隐藏的坏人。
成语出处:宋·范仲淹《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》:“徙陇城郡,历比、驾二部外郎,在郡未几,破奸发伏,有神明之号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破姦發伏
英文翻译:To crack down on treachery
破:1.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:手破了。纸戳破了。袜子破了一个洞。2.使损坏;使分裂;劈开:破釜沉舟。势如破竹。破开西瓜。3.整的换成零的: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。4.突破;破除(规定、习惯、思想等):破格。破例。破记录。5.打败(敌人);打下(据点):攻破城池。大破敌军。6.花费:破钞。破费。破工夫。7.使真相露出;揭穿:说破。一语道破。案子已经破了。8.受过损伤的;破烂的:破衣服。房子很破了。9.讥讽东西或人不好(含厌恶意):谁看那破戏!
奸:1.奸诈:奸笑。奸计。老奸巨猾。2.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:奸臣。3.出卖国家、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:汉奸。内奸。为党除奸。4.自私;取巧:藏奸耍滑。这个人才奸哪,躲躲闪闪不肯出力。5.奸淫:通奸。强奸。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伏:1.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伏案。伏在桌子上。2.低下去:起伏。此起彼伏。3.隐藏:潜伏。伏击。昼伏夜出。4.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伏。初伏。三伏天。每伏十天。5.屈服;低头承认;被迫接受:伏诛。6.使屈服;降伏:降龙伏虎。7.姓。8.伏特的简称。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,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。
“破奸发伏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,但它背后藏着很有意思的智慧。比如在电视剧里,主角通过一封匿名信发现了公司内部的贪污案,这就是典型的“破奸发伏”——揭露隐藏的坏事,让真相浮出水面。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‘破’和‘发’呢?直接报警不行吗?”其实问题核心在于:许多隐秘的恶行,往往需要主动挖掘才能被曝光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区里总有人偷偷乱扔垃圾,物业一直查不到是谁。直到有位邻居连续一周蹲点观察,拍下照片贴在公告栏,最终促使大家自觉维护环境。你看,这种“主动发现+公开揭露”的行为,本质上就是“破奸发伏”的朴素应用。它不一定要对抗大奸大恶,日常生活中维护规则同样适用。
有人可能会疑惑:“这么做会不会显得多管闲事?”我的个人观点是:社会的良性运转既需要遵守规则的人,也需要敢于维护规则的人。就像森林里的啄木鸟,如果所有鸟类都只顾自己觅食,蛀虫迟早会毁掉整片树林。关键在于方法——用合法合理的手段揭露问题,比沉默纵容更有建设性。
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:明朝清官海瑞在担任县令时,曾伪装成商人暗访豪强欺压百姓的证据,最终将恶霸绳之以法。这种“深入调查+掌握实据”的思路,至今仍是反腐工作中的重要手段。有趣的是,现代企业审计、食品安全抽查,其实都在用不同形式实践“破奸发伏”的逻辑。
再想想当下的网络时代,信息传播速度让隐蔽作恶的成本越来越高。某网红虚假宣传产品功效,结果被消费者集体晒出检测报告;公司数据造假,被内部员工匿名举报……这些现象都在印证:当越来越多人具备“破奸发伏”的意识,社会的透明度就会不断增强。当然,这个过程也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,避免演变成恶意攻击。
最后说个接地气的观察:我家楼下早餐店最近贴出“欢迎检查后厨”的告示,反而生意更好了。店主私下说:“与其藏着掖着让人猜疑,不如主动让人看见真材实料。”你看,有时候“发伏”不必等别人来破,自己先行一步揭开遮掩,反而能赢得信任。这或许给这个古老成语增添了新的时代注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