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ōu
  • gǒ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ō jī tōu gǒu

成语解释:指小偷小摸。也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

成语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29回:“在此帮那强盗摸鸡偷狗的,一旦有失,落个骂名千古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偷窃

繁体字形:摸鶏婾狗

英文翻译:Touch the chicken and steal the dog

摸鸡偷狗的意思

摸:1.用手接触一下(物体)或接触后轻轻移动:我摸了摸他的脸,觉得有点儿发烧。2.用手探取:摸鱼。他在口袋里摸了半天,摸出一张纸条来。3.试着了解;试着做:摸底。逐渐摸出一套种水稻的经验来。4.在黑暗中行动;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:摸到床边开亮了灯。摸了半夜才到家。

鸡:1.家禽,品种很多,嘴短,上嘴稍弯曲,头部有红色的肉冠。翅膀短,不能高飞。也叫家鸡。2.(Jī)姓。

偷:1.暗中拿别人财物:偷窃。2.瞒着人:偷听。3.苟且;敷衍:偷生。偷安。4.抽出(时间):忙里偷闲。偷空(kòng)儿。5.偷东西的人:小偷儿。6.“媮”,另音yú

狗: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,舌长而薄,可散热,毛有黄、白、黑等颜色。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,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,有的用来帮助打猎、牧羊等。也叫犬。

成语评论

摸鸡偷狗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?其实它原本是指偷偷摸摸占小便宜的行为。比如邻居张叔总把公共花坛的月季移栽到自家院子,被社区阿姨们调侃:“老张又在摸鸡偷狗啦!”这里的“摸鸡”不是真的抓鸡,“偷狗”也不是偷宠物,而是比喻那些看似无害却不太光彩的小动作。

有人会问:这和“占小便宜”有什么区别?区别在于行为模式——成语更强调偷偷摸摸的性质。比如同事小王总在打印室顺走公用文具,表面笑呵呵地说“借来用用”,实则从未归还。这种行为就像成语描述的那样,在灰色地带反复试探。

记得去年小区有位李阿姨,总把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刮花变成“私人专车”。当物业调取监控时,她辩解说:“不就是辆自行车吗?”这种将公共资源据为己有的心态,恰恰印证了成语背后的警示:看似微小的越界行为,可能成为破坏规则的开始。

为什么用鸡狗作比喻?我的理解是,农村生活中鸡犬相闻,顺手牵羊的成本最低。就像现代人拿办公室的纸巾、多用公司的打印纸,这些“低成本占便宜”的行为,本质上和成语里描述的底层逻辑相通。

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超市试吃区总有人反复试吃却不购买,甚至带着保鲜盒来装试吃品。有次亲眼见到促销员提醒:“您这样摸鸡偷狗,其他顾客怎么试味道呢?”当事人瞬间脸红的样子,比任何说教都生动地展现了成语的现实意义。

个人认为这类行为最危险之处在于自我合理化。就像我大学室友总说“公司网速快,下载电影没关系”,结果被IT部门查到异常流量。当小恶习被纵容,就像滚雪球可能引发更大问题。保持边界感,或许才是破解这个成语陷阱的关键——毕竟光明正大做人,晚上睡觉都更踏实些对吧?

"摸鸡偷狗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