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àn tiān zhèn dì
成语解释:撼:摇动;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《水经注 河水》:“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
繁体字形:撼天震地
英文翻译:Earth shaking
撼:摇;摇动:摇撼。震撼天地。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震:1.震动:地震。震耳欲聋。威震四方。2.特指地震:震源。防震棚。又连着震了几次。3.情绪过分激动:震惊。震怒。4.八卦之一,卦形是“☳”,代表雷。见〖八卦〗。5.姓。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“撼天震地”这个成语听起来特别有气势,但具体该用在哪儿呢?举个例子:当台风登陆时,狂风呼啸,巨浪拍岸,整座城市仿佛要被连根拔起,那种场景真叫一个“撼天震地”。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词是不是只能形容自然灾害?”其实不然。
比如某科技公司发布了一款革命性产品,瞬间引发全球热议,连竞争对手都连夜召开紧急会议。这种行业地震式的冲击,完全配得上“撼天震地”四个字。这里的关键在于“影响力”——无论是自然界的狂暴力量,还是人类社会中的重大变革,只要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,就能用这个成语。
有人问:“用这个词会不会太夸张?”这要看语境。记得去年某歌手在万人体育场开唱,粉丝的欢呼声把附近商场的玻璃都震得嗡嗡响。这种真实发生的声浪冲击,用“撼天震地”反而比“热闹非凡”更传神。个人觉得,现代人用成语不必拘泥于字面含义,抓住“巨大影响力”这个核心就行。
最近看到个有趣案例:某网红博主用三个月时间,把濒临倒闭的老字号糕点铺打造成网红店,单日营业额翻了200倍。这个逆袭故事在本地商圈引发的震动,不正是“撼天震地”的生动写照吗?它说明即使是小范围的重大改变,只要足够突破常规,同样适用这个成语。
最后想说,语言就像活水,成语也要与时俱进。下次看到短视频里某条内容引发全网模仿潮,或是某个默默无闻的科学家突然攻克世界难题,不妨试试用“撼天震地”来形容。这种古今词义的碰撞,或许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