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èi
  • tiān
  • zhè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èi tiān zhèn dì

成语解释:形容声音极其喧腾。

成语出处:叶圣陶《一个朋友》:“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,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,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喧哗的环境

繁体字形:沸天震地

英文翻译:Earth shaking

沸天震地的意思

沸:沸腾:沸油。扬汤止沸。水沸后自动断电。沸天震地(形容声音极响)。
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
震:1.震动:地震。震耳欲聋。威震四方。2.特指地震:震源。防震棚。又连着震了几次。3.情绪过分激动:震惊。震怒。4.八卦之一,卦形是“☳”,代表雷。见〖八卦〗。5.姓。
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
成语评论

沸天震地”这个成语,到底在形容什么样的场景?举个例子:深夜的广场上,上千名球迷齐声呐喊,欢呼声如浪潮般翻滚,仿佛连空气都在震动。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词是不是只能用来描述声音大?”其实不然,它的核心是强调一种“压倒性的气势”——无论是物理上的巨响,还是事件引发的强烈情绪,只要具有震撼力,都可以用它来比喻。

比如台风登陆时,狂风卷着暴雨砸向玻璃窗,楼下的广告牌被掀翻在地发出巨响。这时候用“沸天震地”就比单纯说“风雨很大”更能传递出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。有趣的是,现在年轻人甚至会用这个词形容刷屏的社交媒体话题:“某某明星的绯闻闹得沸天震地”,这里既没有实际声响,也不涉及空间震动,但全民热议的冲击力确实配得上这个成语的分量。

有人可能会疑惑:“古代没有现代音响设备,这个词最初是怎么来的?”这恰好反映出汉语的精妙——古人用天地为尺,把难以量化的感受具象化。就像《水浒传》里描写两军对阵:“战鼓沸天震地,惊得林间飞鸟尽散”,没有分贝仪的时代,人们用这种夸张却生动的表达传递战场的气势。
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的生命力。比如科技展会里,当全息投影突然在会场中央炸开光影,伴随着环绕立体声的轰鸣,那种虚实交错的震撼,用“沸天震地”反而比“很酷炫”更贴切。语言就像流动的河,只要核心精神契合,老词也能焕发新光彩。

下次遇到让人心跳加速的场面,不妨想想:此刻的冲击力是否达到了“让天地为之震动”的程度?这种思考本身,就是对语言感知力的有趣训练。毕竟在表达这件事上,找到恰如其分的形容,有时比事件本身更值得玩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