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ān gāo yè guì
成语解释:攀:攀附;谒:进见。攀附结交地位高贵的人
成语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遇母》:“嫁寒儒客店里孤栖,又著他攀高谒贵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巴结权贵
繁体字形:攀高謁貴
英文翻译:Go up high and pay homage
攀:1.抓住东西向上爬:攀登。攀树。攀着绳子往上爬。2.用手拉;抓住:攀折。攀缘。3.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:高攀。攀龙附凤。攀上了一门好亲戚。4.设法接触;牵扯:攀谈。攀扯。攀供。你自己的事儿,别总攀着别人。5.姓。
高:1.从下向上距离大;离地面远(跟“低”相对,2.同):高楼大厦。这里地势很高。3.高度:那棵树有五米高。书桌高八十厘米。4.三角形、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(顶点或平行线)的垂直距离。5.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:高速度。体温高。见解比别人高。6.等级在上的:高等。高年级。哥哥比我高一班。7.敬辞,称别人的事物:高见。高论。8.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:高锰酸钾。9.姓。
谒:1.进见:拜谒。谒见。2.到陵墓致敬:谒中山陵。
贵:1.价格高;价值大(跟“贱”相对):绸缎比棉布贵。春雨贵如油。2.评价高;值得珍视或重视:宝贵。可贵。3.以某种情况为可贵:人贵有自知之明。锻炼身体,贵在坚持。4.地位优越(跟“贱”相对):贵族。贵妇人。达官贵人。5.敬辞,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贵姓。贵国。高抬贵手。6.姓。
“攀高谒贵”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小张为了升职加薪,天天给领导端茶倒水,同事私下都说他“攀高谒贵”。这里既点出了行为的功利性,又暗示了旁人的负面评价。
有人问:这种行为为什么会被批评?其实问题核心在于“真诚度”。就像老王总爱在朋友圈晒和大人物的合影,但私下从不联系旧友,这种塑料情谊自然让人觉得虚伪。人际交往中,纯粹的功利目的很难获得真正的尊重。
换个角度看,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。比如新生入学时,有些同学专门结交学生会干部,这算不算“攀高谒贵”?我的观察是:适度经营人脉无可厚非,但若只看重对方身份而忽略人品,就像买椟还珠,终究得不偿失。
有趣的是,现在的年轻人对此有不同看法。95后的小李直言:“与其费心攀附,不如自己变强大。”这种价值转变或许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——当个人能力比背景更重要时,“攀高谒贵”的市场自然会缩小。
最后分享个真实案例:某创业公司老板坚持“不设VIP客户专区”,结果反而赢得了更多合作伙伴。这说明在商业领域,平等姿态有时比刻意讨好更有力量。毕竟,真正稳固的关系从来不是靠“攀”出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