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ō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ōng wú bù kè

成语解释:克:攻下。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

成语出处:清 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古来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端赖吾能用兵之将,求之于今,邈不可得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兼语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力量无比强大

繁体字形:攻無不剋

英文翻译:ever-victorious

攻无不克的意思

攻:1.攻打;进攻(跟“守”相对):围攻。攻城。能攻能守。攻下敌人的桥头堡。2.对别人的过失、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:群起而攻之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3.致力研究;学习:专攻。一门心思攻外语。4.姓。
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克:1.能:克勤克俭。不克分身。2.克服;克制:克己。以柔克刚。3.攻下据点;战胜:克复。克敌。攻必克。4.消化:克食。克化。5.姓。6.严格限定(期限):克期。克日。7.质量或重量单位,符号g。1克等于1千克(公斤)的千分之一。[法gramme]8.藏族地区容量单位,1克青稞约重25市斤。9.藏族地区地积单位,播种1克(约25市斤)种子的土地称为1克地,1克约合1市亩。“剋(尅)”

成语评论

攻无不克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战场上的常胜将军,但它的用法其实比想象中更灵活。比如有人评价某位企业家:“他带着团队开发新产品,简直攻无不克,半年内就拿下三个大单。”这里说的不是打仗,而是商业竞争中精准的策略和执行力。你可能会问:这种“必胜”的状态现实中真存在吗?其实,成语更多是在强调过程中的坚定信念,而非结果零失败。

换个生活场景,朋友备考时天天泡图书馆,最终高分通过考试。你可以调侃:“你这复习效率真是攻无不克啊!”这时候成语就带上了点幽默色彩。但核心问题来了:为什么人们喜欢用这个成语?或许因为它传递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——面对困难时,先有“一定能拿下”的底气,往往已经赢了一半。

在科技创新领域,“攻无不克”也有新解。比如某科研团队突破芯片技术瓶颈,媒体报道时用这个成语形容他们的研发过程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所谓的“攻无不克”背后是300次实验失败的数据积累。这让我想到:很多表面上的“战无不胜”,实际是无数次跌倒又爬起的马拉松。

最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年轻人把“攻无不克”用在了自我成长上。有人坚持每天健身,在社交媒体记录变化,朋友留言说“你这自律程度堪称攻无不克”。这种个体化的使用方式,折射出当代人将“战斗精神”内化为生活态度的趋势。我个人认为,与其追求绝对胜利,不如把成语看作持续突破自我的燃料——就像登山者不会因为征服一座山峰就停止脚步。

当我们在说“攻无不克”时,其实在讨论人类面对挑战时的可能性边界。有个创业者曾告诉我,他的秘诀是把大目标拆解成100个“可攻克的小据点”。这种思维转变很有意思:所谓“无不可克”,或许不是蛮力突围,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进攻节奏。就像河水遇到岩石不会硬撞,而是绕道或积蓄力量,最终依然奔流入海。

攻无不克的造句

  1. 造句 这个团在多次战役中都是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的。
  2. 造句 在规定的时间内,我要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长,可想而知那有多么天方夜谭啊!
  3. 造句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。战胜了自己,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。
  4. 造句 这就是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,令日本*子闻风丧胆的李向阳。
  5. 造句 众志成城,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。
  6. 造句 人要有疯狗精神,才会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所向披靡。
  7. 造句 雷锋那时是老毛的一个战略部署,果然攻无不克。
  8. 造句 有这智慧,要是去做营销,肯定能攻无不克。
  9. 造句 攻无不克:他领导的科研小组,十几年来以攻无不克的气势,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。
  10. 造句 猛男三人组合力出击!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