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ōng xiá zhǐ shī
成语解释:批评缺点,指出失误。
成语出处:清·顾炎武《与友人书》:“今此旧编,有尘清览。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,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交往
繁体字形:攻瑕指失
英文翻译:Attack the flaws and point out the mistakes
攻:1.攻打;进攻(跟“守”相对):围攻。攻城。能攻能守。攻下敌人的桥头堡。2.对别人的过失、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:群起而攻之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3.致力研究;学习:专攻。一门心思攻外语。4.姓。
瑕:玉上面的斑点,比喻缺点:瑕疵。白璧微瑕。纯洁无瑕。
指:1.手指头:食指。五指。屈指。首屈一指。2.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“一指”,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:下了三指雨。这双鞋大了一指。两指宽的纸条。3.(手指头、物体尖端)对着;向着:用手一指。时针正指十二点。4.(头发)直立:发指。5.指点:指导。指示。指出正确方向。有问题请您指出来。6.意思上指着:这不是指你说的,是指他的。7.指望;依靠:指靠。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。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“攻瑕指失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指出别人的缺点或错误。但具体怎么用?它和“吹毛求疵”有什么区别?咱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理解。
比如在团队合作中,小张的策划方案逻辑清晰,但排版不够美观。如果同事直接说“你这排版太丑了,根本没法用”,这就是典型的“攻瑕指失”——只盯着问题不放,容易让人抵触。但换成“方案内容很扎实,如果排版再优化一下会更专业”,效果就完全不同。
有人可能会问:指出问题不对吗?当然不是!关键在于方式。成语本身是中性的,但如果用批评代替建议,用否定代替分析,就会变成“为挑错而挑错”。比如朋友唱歌跑调,你说“你这调子都跑到外太空了”,虽然幽默,但可能伤人;换成“副歌部分节奏再稳一点会更棒”,既指出了问题,又保留了改进空间。
历史上有个有趣案例。唐太宗让魏徵提意见,魏徵总是一针见血。但太宗不但不生气,反而重赏他。为什么?因为魏徵的“攻瑕指失”始终围绕国家利益,态度诚恳客观。这说明,同样的行为,动机和语气不同,结果天差地别。
我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更像面镜子。当我们用它对照别人时,要警惕是否带着优越感;当别人用它对照我们时,不妨看作成长机会。现代社会强调“批判性思维”,但很多人误解为“只批判不建设”。真正的智慧在于:既能发现瑕疵,又能提供解法。
下次遇到需要指出问题的情况,试试这个公式:肯定优点+具体问题+可行建议。比如“你设计的海报配色很有冲击力(肯定),不过文字间距有点拥挤(问题),试试把行距调大1.2倍会不会更易读?(建议)”。这样既实践了成语的本意,又超越了它的局限。
说到底,“攻瑕指失”的价值不在于挑刺本身,而在于推动进步。用得好,它是改进的阶梯;用不好,就变成关系的裂缝。把握这个度,需要我们既保持敏锐的观察力,又怀有建设性的同理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