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àng yán qiǎn cí
成语解释:放言:敞开说;遣辞:用词造句。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。
成语出处: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放言遣辞,良多变矣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说话作文
繁体字形:放言遣辭
英文翻译:To speak out
放:1.解除约束,使自由:释放。放虎归山。把俘虏放回去。2.在一定的时间停止(学习、工作):放学。放工。3.放纵:放任。放声高歌。放言高论。4.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:放牛。放羊。5.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:放逐。流放。6.发出:放枪。放光。放冷箭。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。7.点燃:放火。放爆竹。8.借钱给人,收取利息:放债。放款。9.扩展:放大。放宽。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。10.姓。
言: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4.姓。
遣:1.派;打发:特遣。遣送。2.排解;发泄:遣闷。消遣。
辞:1.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。2.言语文词:辞令。修辞。3.告别:辞行。4.不接受;请求离去:辞谢。辞职。5.解雇:辞退。他被老板辞了。6.躲避;推托:万死不辞。不辞辛苦。
“放言遣辞”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,到底是什么意思?其实它说的就是说话或写作时,既敢大胆表达观点,又注重用词精准。举个例子,公司会议上有人提出:“我认为这个方案风险过高,就像在悬崖边跳舞,看似精彩但随时可能失控。”这里既直白表达了反对意见(放言),又用“悬崖边跳舞”的比喻让观点更生动(遣辞)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既要“敢说”又要“讲究说法”?比如朋友劝你少熬夜时说:“天天修仙小心渡劫失败啊!”既避免了说教感,又用网络梗传达了关心。这说明好的表达需要平衡勇气和技巧——敢说真话是态度,说得巧妙是本事。
生活中哪些地方特别需要这种能力?看社区公告栏就明白了。某物业通知写着:“请勿在电梯内投喂流浪猫,您的善意可能变成邻居的噩梦。”前半句直接说明要求,后半句用“善意变噩梦”的对比引发共鸣。这种既明确又带人情味的表达,往往比冷冰冰的禁令更有效。
现在社交媒体盛行碎片化表达,精准遣辞还重要吗?看这个直播带货案例就懂了。主播介绍防晒霜时说:“这不是防晒霜,是给皮肤穿的隐形盔甲。”用“隐形盔甲”替代“防晒”这个老概念,既形象又创造记忆点。这说明在信息爆炸时代,会说话的人反而更吃香。
个人觉得,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螺丝刀——关键不在于多花哨,而在于能拧对螺丝。有次帮学生改简历,把“负责打印文件”改成“统筹部门文档流转体系”,既保留事实又提升专业感。这个经历让我明白:真正的遣辞高手,能把日常小事说出价值感。
培养这种能力其实有捷径。下次写工作报告时,试试这个公式:观点像钉子一样尖锐,例子像锤子一样有力。比如不说“销量下降”,而说“销量像坐滑梯似的从三月溜到了六月”。当表达既能戳中痛点又能引发画面感,自然能让听众竖起耳朵。
说到底,放言遣辞不是咬文嚼字,而是让语言成为思想的翅膀。就像大厨做菜,既要有猛火快炒的魄力,也要掌握调味的分寸。当我们既敢说真话,又会说巧话,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照亮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