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ǎn
  • shēng
  • pí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iǎn shēng píng xī

成语解释:见“敛声屏气”。

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李大贵观礼》:“三十万军民敛声屏息地倾听领袖庄严洪亮的宣告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形容精神集中

繁体字形:斂聲屏息

英文翻译:hold one's breath

敛声屏息的意思

敛:1.收起;收住:敛容。敛足。2.约束:敛迹。3.收集;征收:敛钱。横征暴敛。把工具敛起来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屏:[bīng]〔屏营〕惶恐;惶惑不知所措。《后汉书·清河孝王庆传》:“夙夜屏营,未知所立。”[píng]1.遮挡:屏风。2.字画的条幅:四扇屏。[bǐng]1.放弃;排除:屏弃。2.抑制(呼吸):屏息静听。

息:1.呼吸时进出的气:喘息。鼻息。一息尚存,此志不懈。2.消息:信息。3.停止:息怒。息兵。自强不息。偃旗息鼓。生命不息,战斗不止。4.休息:歇息。作息时间表。5.滋生;繁殖:蕃息。生息。6.利钱;利息:年息。月息。还本付息。7.指子女:子息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敛声屏息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常见的例子:深夜的图书馆里,几个原本低声讨论的学生突然意识到自己声音太大,立刻停下动作,敛声屏息,生怕打扰到其他正在读书的人。这种场景里,成语不仅描述了动作上的克制,更传递出一种对环境的尊重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单纯保持安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关键在于“主动控制”。比如看悬疑电影时,主角悄悄接近危险区域,观众会不自觉地跟着屏住呼吸——这不是被要求安静,而是被剧情牵引着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。这种代入感,正是“敛声屏息”区别于普通安静的独特之处。

工作中也常见类似场景。某次部门会议,领导正要宣布年度调薪方案,原本敲键盘的声音突然消失,所有人敛声屏息等待结果。这种集体性的专注状态,既包含期待又带着紧张,比单纯安静更富有层次感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当代社会有了新解读。手机时代,人们习惯随时发出消息提示音,主动选择“敛声屏息”反而成为稀缺品质。比如参观美术馆时,有人会特意关掉手机,放轻脚步,这种自我约束背后是对艺术的敬畏,也是现代人难得的专注力训练。

下次遇到需要集体专注的场合,不妨观察周围:当整个空间突然陷入那种默契的静默,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时,你会真切体会到语言难以描述的微妙氛围——这就是“敛声屏息”最生动的注解。

敛声屏息的造句

  1. 造句 蟒蛇精和孩子们都睁大眼睛,敛声屏息地观望着。
  2. 造句 刚敛声屏息,就见匆匆掠过来一个人,戴着挡风的大帽,看不清是什么面目。
  3. 造句 雨不知何时停了,风也敛声屏息,山水骤然变得恬静起来。
  4. 造句 看的全场所有的人敛声屏息,或点头,或沉思,各种表情不一而足。
  5. 造句 我们蹑手蹑脚,敛声屏息,往断头台摸去,突然发现坟头有鬼火晃动,我们立即侧身窝在一片洼地,半躺下来,田古道故意咳嗽了几声,那鬼火随即熄灭。
  6. 造句 他无能又孤独,儿女亲属相聚谈笑,他一出现就会让大家敛声屏息,弄得索然无味,致使贾母也不得不“撵他出去休息”。
  7. 造句 午时,何家大厅内,四周站满了丫鬟仆人,像是有重大事件发生一样,每个人都变得敛声屏息,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来临似的。
  8. 造句 瑶瑶愣住,整个人仿佛是直到此刻才真正的清醒过来,望着他敛声屏息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