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ǎn
  • sh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iǎn shēng nì jì

成语解释:不声张,不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公开出现。

成语出处:《解放日报》1944.8.18:“这样,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藏匿起来

繁体字形:斂聲匿跡

英文翻译:disappear

敛声匿迹的意思

敛:1.收起;收住:敛容。敛足。2.约束:敛迹。3.收集;征收:敛钱。横征暴敛。把工具敛起来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匿:隐藏;不让人知道:隐匿。匿名。匿居深山。匿影藏形。

迹:1.留下的印子;痕迹:足迹。血迹。笔迹。踪迹。2.前人遗留的事物(主要指建筑或器物):古迹。陈迹。事迹。史迹。3.形迹:迹近违抗(行动近乎违背、抗拒上级指示)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“敛声匿迹”,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有点陌生。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“压低声音、隐藏踪迹”,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突然变得低调甚至消失的状态。比如你看到公司里平时最爱高谈阔论的同事突然连续一周沉默不语,这种反常行为就可以用“敛声匿迹”来描述。

这个成语在实际生活中怎么用呢?举个例子:森林里的蝉鸣声突然消失,松鼠也躲进树洞——原来是有猎人经过。这时候可以说:“察觉到危险的小动物们立刻敛声匿迹,整片树林瞬间恢复了宁静。”通过这个场景,我们能看到这个成语既包含动作上的隐藏,也暗含对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敛声匿迹和销声匿迹有什么不同?”虽然两者都表示隐藏,但前者更强调主动收敛的意图。比如在职场中,当部门出现矛盾时,有经验的员工会选择暂时敛声匿迹,避免卷入是非。这种智慧的选择,往往比强硬对抗更能保护自己。

我观察到现代人其实经常无意识地实践这个成语。比如在社交网络上,当某个话题引发争议时,很多人会主动删除动态、减少发言,这就是数字时代的“敛声匿迹”。这种行为背后既有对舆论环境的判断,也包含着保护个人空间的考量。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你发现身边有人突然变得异常安静,不妨想想——他是在刻意收敛锋芒等待时机?还是在默默积蓄新的能量?生活中很多看似被动的选择,换个角度观察可能就是充满智慧的生存策略。